杭州入夏。太庙广场的鹅掌楸正与中山南路的法国梧桐竞翠。
绿波在街巷上空拂动,知了还没叫,天气尚未热,这是一年中难得的逍遥时光。但是夏天毕竟是来了,夏天一来,就想吃点生腌熟醉。
吃熟醉,察院前巷的这家十年小店,能打。
就四张桌子,门口一桌,客人后背贴门坐。
闭着眼先来一份冰熟醉小龙虾,只只都有一两,硬壳虾,品质姣好,虾头里膏黄充盈,咬破俩大傻钳子,里肉也很饱满。
碰到隔壁一桌年轻的男孩女孩,一搭讪,原来是刀茅巷河西豆行咖啡馆的老板,顺带一嘴,这家咖啡可是凤起路沿线咖啡馆排名第一。之所以搭讪,是看到他们点了一份清蒸虾,目测比我们的大。
果然,清蒸的虾更大,一两半足秤没得跑。对得起“龙虾小弟”这块招牌。
生醉罗氏沼虾,肉头肥厚,感觉虾头有黄,糯糯鲜鲜,黄酒和白酒双料加持,酒香四溢,口味鲜甜。生醉必然要用高度酒焖过。
除了小龙虾,他家的几只菜也烧得很有特色,通常这种老板兼任厨子,自己躲在后厨烧烧弄弄的小店,一般都有两把刷子。
这道毛豆烧臭豆腐牛蛙,比较杭帮的味型,红的干辣椒、绿的毛豆、黄的臭豆腐,混在一起,看似一笔糊涂账,实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滋味融在了一起。
口味有渐变,入口前味是一丝细微的辣,中间是臭豆腐的咸鲜,尾调转口带点甜,就是那一丝甜的收尾,很杭州。
很多人误会杭州人爱吃甜,杭州厨师都有放糖的手法,实乃吊味提鲜之用。并非一根筋爱吃甜。
不过,杭州菜的“糖醋”底色,倒的确可以在许多菜式中得以管窥。三宝石锅豆腐,又是一道豆腐。里面烧入了海胆、蚕豆、鱼籽、鱼肚、嫩豆腐,海鲜豆腐煲的感觉,脆脆嫩嫩鲜鲜滑滑,石锅上桌,烫呼呼吃。
抖抖蛋很别致,有点像蛋包饭滑开溜出来的那种滑蛋,上面撒点海苔碎,口感咸鲜嫩滑,察院前巷版的本尼迪克蛋。
有客人来点臭豆腐,老板说,没霉够,烧不了。老板对食材是有要求的。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拿黄豆水浸磨浆,以盐卤点豆腐,据说是汉代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刘安也是淮南八公山豆腐创始人。刘安还有一著作叫《淮南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出自此书。
豆腐宜荤宜素,能出百菜。广州有鸡蓉酿豆腐,南京有红白豆腐羹,上海有火腿烧老豆腐,北京有虾子锅塌豆腐,四川有麻婆豆腐,汉口有猪蹄膀炖豆腐,绍兴长沙则有臭豆腐。
蜜豆炒腊肠,就喜欢这种清清爽爽一目了然的菜,取最嫩的甜豆,豆还没有长大成豆,襁褓之中,基本是吃壳,壳之嫩,沙沙滑滑,甜脆无骨,竟无一丝纤维,连壳背那条茎,都嫩。
蒜泥炒菊花菜,菊花菜即是菊花脑,久负盛名的“金陵三脑”,即是枸杞、马兰、菊花脑。清炒,吃起来茼蒿口感。
唯一遗憾,放了很多蒜泥。这是许多厨师的手法,但个人不太喜欢,尽管是有道理的。
蒜蓉的香气会渗透到青菜中,使其更加美味。而且青菜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不会因为高温而流失,蒜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青菜的营养成分。
清炒草头,野趣清新,润气缥清,粗淡中有绝味。
另有妙手,曰酒香草头,炒制中加入适量白酒,鲜嫩而带酒香。
自家房子,没有负担,慢慢做,就跟这条老街一样,不急,有一种烟火松弛。女婿烧菜,女儿收钱,老妈上菜,开了十多年,隔壁邻居吃吃,出圈后,很多年轻人慕名而来。
如果不是太庙广场在边上,察院前巷也就是一条小巷,与大马弄交连,名气没有大马弄大,但生活气息和大马弄不分伯仲。
南宋时,这里是丞相府,元代是御使南台,明代变成都察院、巡按院,到了清代,这里成了万岁龙亭,是重大节日百官朝贺及拜表迎诏之地。
时过境迁,历史隐入尘烟。
一两百米的小巷,一侧是太庙广场,一侧是本地居民的一些低矮民房,拣个落日黄昏,骑个单车,在此处闲逛一下,能瞧得见生活。甲鱼、田鸡、黄鳝、牛蛙、螺蛳、泥鳅、本鸡、枇杷、小菜、甜酒酿、酱鸭,你就是不买,光看,这些写在墙上、纸板上、泡沫箱子上的人民群众的书法作品,也是一种享受。
付大姐酱鸭横幅底下这块泡沫盒子盖,“田鸡甲鱼黄鳝野生牛蛙”这几个字,是不是有魏碑的雄浑?
再看这两幅甜酒酿与余姚特产,小楷端端正正,清秀不清秀?你觉得他家的甜酒酿一定比旁人家的甜。
什么是好的艺术?从生活里长出来的艺术,才是活泼泼的好艺术。人民的艺术。
* 龙虾小弟 *
察院前巷8号
吃什么推荐:冰醉小龙虾、醉沼虾、牛蛙臭豆腐炒毛豆、抖抖蛋、清炒草头、三宝石锅豆腐、蜜豆炒腊肠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