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质疑的“吸氢大法”

被质疑的“吸氢大法”

00:00
23:55

在一种叫做氢机的机器内注入定量蒸馏水或纯净水,将鼻息软管的两端分别接入机器和鼻孔,人即可吸入水电解出的纯氢气或氢氧结合气体。北京市丰台区的一家氢气会馆里,吸氢体验者来来往往,这些上门体验的老年人坐在机器旁,或安静不语,或和会馆里的授课店员偶尔互动,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健康”。

“喝氢水、吸氢气、洗氢浴、享氢福。”近来,一种以“氢”为核心的保健疗养方式悄然走红。其理念为,人通过长期饮用、吸入和沐浴富氢水体或气体,能达到日常养生、助愈疾病、预防癌症、延长寿命等效果。

然而,亦有人对此强烈质疑。多名网友向记者表示,他们的家人因沉迷吸氢,身体不但没有变好,反而出现了更多毛病,甚至耽误了去医院的时间。

公开资料显示,氢气医学在2008年左右进入中国。相关研究人员介绍,2014年,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氢分子生物医学分会成立,相当于有了一个正式的学术组织。这个领域的研究需要国家扶持,相关的商业行为也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

记者了解到,国内关于氢医学的讨论和争议一直存在,虽然在学术上,氢医学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和氢有关的商业行为却已纷纷落地,仅各类氢气养生馆就已遍布全国多个省份。受访专家提醒,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只将一个品牌的氢氧气雾化机批准为“三类医疗器械”,充斥市场的其余各色制氢机不宜直接用于人体吸入。如确有吸氢需求,要到三甲医院向呼吸科等专业医生进行咨询。

充满“奇效”的“吸氢大法”

新京报记者在北京市探访了若干个氢气养生会馆、吸氢体验馆等门店。一家氢氧健康体验中心张贴的海报上宣称,氢具有清、补、调、养的作用,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78种微量元素、预防癌症、促进伤口愈合等;还能解决因血稠导致的闷、癌症导致的痛、便秘导致的堵等诸多症状。

4月24日下午两点半,在丰台区一家氢气会馆里,一名中年男子一边投影某保健品的宣传视频,一边做着补充介绍。他的听众是近十位正在免费体验负氧离子机或吸氢机的老年人。

记者以体验者身份从店员刘英处得知,该会馆为某知名氢健康产业集团的线下体验门店,店里放置的吸氢机是可供两人同时使用的氢氧一体机。使用方式是,向机内的水箱注入蒸馏水,按下模式和启动键,再戴上鼻吸软管,即可吸入由一体机电解出来的氢气和氧气。

一体机将气体流量设置为1000毫升/分钟,最多可连续工作8小时。刘英表示,到店体验者通常是一天吸一个小时,最好每天坚持;如果在家自己吸,一段时间后,每天三、四个小时便足够。

体验者可以吸纯氢气,也可以选择氢氧结合。刘英称,脑梗、呼吸道疾病、心肺功能受损等群体更适合吸氢氧结合气体。

记者吸入氢氧结合气体十分钟后,无任何感觉上的变化。刘英说,氧气多了容易中毒,但氢气不会;只要控制好,氢没有毒副作用,所有人群都可以吸氢。“就算你没啥毛病,有时间天天来,身体肯定是有变化的。”

刘英坦言,店里的氢氧一体机属于家用电器,没有达到医疗级别。“咱们没有医师资格,不说氢能治病,但很多人吸了以后就感觉特别舒服,去医院体检,各项指标也确实变化了。氢气就是调理,你可以去尝试一下,对吧?”

刘英店里的氢氧机售价19800元,活动价15900元。她说,“我们不在网上售卖,也不建议你网购,一是没有售后服务,二是无法判断是否出氢,三是控制不好易爆炸。我们的机器厂家已经控制好了。”

朝阳区一家氢氧体验服务中心的店员李悠称,到店体验的老人,多有血管瘤、冠心病等疾病。她表示,吸氢的作用是清除自由基,即人体内的毒素和垃圾。她建议要长期吸氢,才能有效果。

李悠说,分好流量和时间,任何人都可以吸氢。店里的氢氧机流量相对较小,每分钟300毫升,氢氧比也为2:1。她介绍,吸氢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像慢阻肺患者,刚开始流量过大,可能会导致呕吐等情况。

一位65岁的体验阿姨告诉记者,她身体没有毛病,吸氢的目的是纯保健。今年1月,她在刘英店里购买了一台氢氧机,每晚睡觉的时候会吸七、八个小时。白天,她又到店里吸,顺便也体验负氧离子机和超长波按摩器。

吸氢是伤害身体的“罪魁祸首”吗?

与上述被采访者说法相左,也有不少人怀疑吸氢是伤害身体的“罪魁祸首”。记者在社交平台看到,一些网友怀疑,自己或家人出现的睡眠变差、眼皮肿胀、肺间质性改变、肺纤维化变白等症状,是吸氢造成的。

浙江省的尹女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家中老人今年59岁,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不抽烟,不下厨,每年全方位体检也都没问题。“老人从去年8月开始,去养生馆吸氢,还买了氢水杯,半年后检查出了肺磨玻璃结节。”

尹女士表示,之后两个月时间里,老人依旧每天吸氢气、喝氢水,并购买了一台氢气机,每天在家使用一小时;后来复查,结节从3毫米扩大至了6毫米。“医生问我们最近是不是一直有吸入什么东西,但老人吸的就只有氢。”她认为,家中老人是因为吸入了氢气才患上肺磨玻璃结节。

包头市的小高说,她的姥爷74岁,去年出现了脑梗症状,说话障碍,身体僵硬,走路需要人扶;住院一个多月后,情况有所好转。

后来,小高姥爷家周围开了吸氢体验店,“就是在老人免费体验的时候给他们讲课,每天喊口号,让老人觉得这些工作人员比亲生子女都要好。”

一开始,小高姥爷每天吸氢时长为半小时到一小时,去年国庆节,小高姥爷花15000元购买了一台氢氧机,白天吸,睡觉也吸,每天吸氢时间最少10个小时。

今年2月,小高姥爷又出现了走路困难状况,却执意不去医院。小高解释,姥爷之所以不想去医院,是因为觉得吸氢有效果,“老人可能是心理作用,非说管用,谁劝都不听。”小高无奈又担心,她害怕姥爷因为吸氢,有病不去医院,把身体拖坏。

常乐是北京一家眼部护理店的老板,此前他经营过一段时间的氢生活馆。作为曾经的从业者和体验者,他直言,“吸氢并不能对人体有很好的改善作用,也许对肺和脑部有点好处,其他地方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常乐说,因为多名专家公开肯定过氢气对人体的益处,氢健康市场便火了起来。“我看了很多书,吸氢要足量,效果可能才好,但足量吸氢要在医疗机构和医师指导下进行。”他表示,公司停止吸氢机的供应后,自己也就不再做这一业务。

登上“流言榜”的氢医学

中石化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刘星宇等人的论文《氢气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介绍,1975年,吸入高压氢气可以有效抑制小鼠鳞状癌细胞生长的发现,是关于氢气在医学领域应用的首次报道。2007年,氢气选择性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过氧亚硝酸盐的作用机制被发现,这推动了氢医学的快速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左右,氢气医学开始进入中国。多位受访者告诉记者,氢养氢疗是有“依据”的,比如,徐克成教授主编过一本名为《氢气控癌——理论与实践》的书籍,国家卫健委曾将氢氧混合吸入式治疗写入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方案……他们由此认为,吸氢可以抑制癌细胞扩散,改善身体状况。

徐克成是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创始人、总院长,在他主编的《氢气控癌——理论与实践》一书中,通过随访82例吸氢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得出结论:每天吸氢气至少1.5小时,并持续3个月及以上,能改善中晚期癌症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控制癌症病情的进展。上述书籍的出版,曾引起了关于氢气能否控癌的争议。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多名医师、高校教授认为书中研究未遵循标准严格的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病例不足、可信度差。对此,徐克成回应说,自己所做的是观察性报告,只是把看到的现象披露出来,给外界提供参考。

《北京青年报》报道,2021年12月,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等单位指导、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的“每月‘科学’流言榜”指出,吸氢气能抗肿瘤抗衰老是流言。虽然在实验室条件下,氢气具有“抗氧化”性质,表现出减少炎症反应、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但相关的临床研究还在进行中。不论是科学原理,还是实际医疗应用中,氢气的作用机制都有很多问题和疑惑尚未解开。

“流言榜”提醒,通过诸如吸氢或饮用富氢水这样的方式,氢气并不能针对性地到达病灶。即便在实验室或临床上有一些突破或进展,目前使用氢气治疗或预防疾病仍然是医疗行为,需要在具备正规资质的医生叮嘱下,在医疗机构中使用,而不是在街头的小门店或家中自行操作。

对于氢气控癌以及氢气利于癌症患者康复的说法,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支修益持否定态度。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这类言论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如有商家宣传氢气控癌,是商业行为,“从战略高度来说,吸氢预防癌症是伪科学。”

记者查询发现,国家卫健委在2020年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的一般治疗中,的确写明“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有条件可采用氢氧混合吸入气治疗。”但在上述方案的试行第九版和试行第十版中,已经将氢疗法删除,取而代之的是“根据病情给予规范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

是否像那些商业类吸氢馆宣传的那样,人人皆可吸氢?氢气在疗养方面的作用如何?吸氢有无注意事项?新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联系了若干以呼吸内科和肿瘤科见长的三甲医院及专业医生,对方均以不够了解为由谢绝采访,有医生表示“不看好这个。”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呼吸内科前主任医师张友平认为,氢气本身对人体没什么危害,少量吸入基本没有影响,且氢气密度较小,有一定的选择性抗氧化作用。如果过量吸入,导致肺泡变大,可能会压迫心脏,导致呼吸困难。至于哪种程度算是过量,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数据指标。

刘星宇等人亦在论文中写道,关于氢气的给药和剂量方案缺乏统一标准,氢气作用的确切分子靶点和机制尚不清楚,氢疗法的临床研究范围窄规模小。因此,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以针对不同疾病选择合适的给氢方式。

北京工业大学氢分子研究室主任马雪梅在接受《北京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全世界关于氢医学的研究较多,但氢气要真正进入到治疗疾病的临床应用阶段,需要氢气生物学机理研究的突破和更加深入的临床研究。

“打擦边球”的生意经

记者在企查查以氢体验店、氢气养生馆、氢氧体验中心为关键词查询,结果显示,全国大多数省市均有此类个体工商户在营业中。

记者以想要开一家吸氢体验店为由,向某氢氧机制造厂商咨询。销售人员曹波表示,该工厂做氢机生产已有五年多时间,“这东西不属于医疗器械,是它的一个缺点,但它确实有用。”

《医疗器械分类规则》明确: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的软件。曹波说,工厂供应的吸氢机有第三方检测报告,各类证书齐全,只要宣传时不要过于夸张,不说包治百病,就不会有问题。

曹波透露,有的顾客确实会在吸氢过程中头晕、恶心等,“我们可以告诉顾客缩短时间,不舒服的时候停止下来。”

曹波告诉记者,成本方面,氢氧机只比纯氢机贵几十元,气体流量越大,价格越高。在他们工厂,流量900的氢氧机大概3000元一台,流量1800的将近4000元。“市场售价没有标准,根据当地的消费水平定。”曹波还表示,用于线上销售的机器,工厂会做得粗糙一点,比如使用更便宜的塑料壳;对于专注做线下的品牌,线上价格反而会标得更高。

在记者走访的氢氧机体验店,里面售卖的机子动辄上万元,为什么市面上氢气机的价格这么高?曹波表示,氢机通过电解技术出氢,核心部件电解槽和膜片上需要镀铂金,“如果只是简单涂层,可能用一段时间后,机子寿命变短,且金属物质挥发,水质就变得不好,伤害人体。”

公开资料显示,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孙学军被称为国内氢气医学研究第一人,对于一些企业在准备氢气医疗器械申报的现状,孙学军表示,企业要量力而行,起码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再来干这件事情。

他谈道,氢健康行业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市场上充斥着非常多有认知缺陷的产品,“氢水浓度100ppm、电解槽寿命10万小时”等的宣传,实际上拿不出正规的检测报告;更有甚者卖完产品就消失,导致客户怨声载道。

“没什么副作用,就等于没有治疗作用。对任何病都有益处,那就是没有益处。”行医几十年的张友平说,吸氢不是医疗行为,延长寿命等诸多说法有点过火,他不主张每个人随随便便地吸氢,“真有这个需求,建议找三甲医院的呼吸科医生,咨询吸氢对自身症状是否有效。”

记者拨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受理电话,工作人员解答,氢氧机属于三类医疗器械,如要销售,都需要到国家药监局注册;若有商家称自己出售的产品是医疗器械,但未进行注册,则是违法行为。如果将氢氧机作为家用电器进行销售,就不能说具有给人体供氧供氢的功能。“还是要看产品的预期用途是什么,用于治病肯定是医疗器械,用于疗养保健需要分情况看待,一旦用在人身上,基本是医疗器械。”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上海某公司的氢氧气机获得了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氢分子生物医学研究人员陈诚表示,这款当前唯一取得国家批准的仪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辅助用于需住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成人患者的症状改善,商家售卖时如宣称还有其他医疗功能,需要分别一一获批。

“国家已经把氢气机纳为三类医疗器械,其报批周期也会比较长。”陈诚说,对一般企业而言,没有那么多资金去注册医疗器械,但医疗器械又必须经过严格的生产规范,这时候,等不及的企业难免“走偏门”进行销售。

记者致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因吸氢馆不属于医疗机构,故不受卫健委的管理。

氢研究不能急功近利

某知名氢医学研究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就是打擦边球,看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管得严不严。”

记者搜索发现,多地监管部门曾有过对相关氢气体验馆的打击行动。

宜昌市西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某健康馆内的氢氧气雾化机属于普通家用电器,产品标签上未标注产品功能,非医疗器械;经营者也未能提供证据证明其所宣传的产品有治疗功能。经法院裁决,商家被处罚款20万元。

刘英所在的体验店隶属于河南某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日报客户端消息,开封市市场监管局查明,该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的“氢医学战略合作伙伴”“中国氢气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等内容为虚假荣誉奖牌,涉嫌发布虚假广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规定。2022年6月20日,开封市市场监管局责令当事人停止发布违法广告,处罚款2.1万元。

多地的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切勿盲目迷信“氢氧机”,也不要轻信“免费体验”话术,应当保持警戒心理,不要轻易掏了冤枉钱;如发现违法线索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

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卢意光专注医药健康领域的法律服务,他表示,讨论是否属于医疗行为,要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十八条来理解。

上述条例写明:诊疗活动是指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关键有两个要素,是不是采用医学手段,是否以治疗或者诊断疾病为目的。”卢意光认为,第二个要素比较重要,他举例道,若商家称在不吃药的情况下,吸了氢气就可以缓解高血压症状,这显然属于诊疗活动范畴。

陈诚认为,长期大量吸氢是否会产生副作用或潜在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需要长时间的研究支撑。陈诚表示,既然国家已经把氢气机界定为医疗器械,那就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规范和监管。“氢气医学是一个新领域,未来可能在临床和大健康方向产生重要影响,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国家投入经费来扶持这样一个方向,把氢医学彻底搞明白,扬长抑短,让科学研究能尽快追上市场需求。”

2022年,徐克成在接受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当前的氢还处于研究阶段,实验研究为主,逐步向临床研究过渡。“要出于冷静的心态,去好好研究氢。大家都来研究,这是一个好事情,但不要乱,如果把它变成急功近利的、以赢利为目的的,现在还为时过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