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新任期再次选择首访中国所释放的政治意义

普京新任期再次选择首访中国所释放的政治意义

00:00
12:55

据统计,在普京的政治生涯中,曾经先后22次访问中国,其中15次是以总统身份。

而在普京的五次总统任期中,首次当选的2000年和第五次当选的2024年,普京都选择将中国当成当选后的首访对象。

如果校尉的预测成真,普京不在2030年继续老骥伏枥,那么,历史就在不经意间,悄悄帮普京完成了一个轮回——从首访中国开始、以首访中国结束。

在这一个轮回中,中俄两国基本维持了友好的互动,但双方的国力对比与主从关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简要回顾一下普京五个总统任期的首访国及时代背景,也包括梅德韦杰夫客串总统的那次。

2000年,普京首次当选总统,就把首访国定在中国。我们知道,普京的亲西方色彩很重。之所以首访没有选择西方国家而是选择中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是俄罗斯的大后方,俄罗斯要想融入西方全力发展经济,必须确保中俄关系的稳定。

2004年,普京再次当选总统,这次他选择首访德国。取得中国的理解后,后方稳定的俄罗斯,自然要全力发展俄欧关系。德国乃是欧洲经济的领头羊,与俄罗斯经济结构高度互补,也是俄罗斯融入西方经济圈尤其是欧洲经济圈的最佳接入点。

2008年,梅德韦杰夫客串总统,首访选择了哈萨克斯坦。原因很简单,随着北约东扩,随着美国拉拢,随着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中亚五国的民间开始出现亲西方迹象、官方也开始左右摇摆。为了稳住自己的基本盘,梅姐夫决定先稳住俄哈关系,因为哈萨克斯坦乃是中亚五国的领头羊。

2012年,普京的第三个总统任期开始,这次他选择了白俄罗斯。原因与梅姐夫类似,同为东斯拉夫三国,乌克兰已经陷入颜色革命的旋涡,六任乌克兰总统中唯一亲俄的亚努科维奇被推翻。既然二毛已经渐行渐远,大毛自然要紧紧拉住三毛。

2018年,第四次当选后,普京首访土耳其。这次的原因很直接,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乌克兰随时可能中断俄欧油气管道,为了打通南向油气通道,同时确保黑海舰队能够自由出入博斯普鲁斯海峡,大帝必须向埃苏丹示好。

2024年,普京再次选择首访中国。这次访问的大背景,用不着校尉啰嗦,无非就是俄乌冲突。

从六任俄罗斯总统的首访国选择可以看出,俄罗斯的国际环境在快速恶化。

刚开始的两次出访,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除了北约东扩,俄罗斯并未感受到太大的安全压力。包括科索沃战争,普京也用空降兵突击稳住了阵脚。

中间三次出访,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中间穿插着俄格战争、乌克兰颜色革命、克里米亚事件、顿巴斯战争等重大变故,俄周边安全局势骤然紧张。

而到最后一次出访,虽然俄罗斯始终将俄乌冲突称呼为特别军事行动,但俄罗斯已经进入国家总动员的战争状态。

这也是普京再次选择首访中国的根本原因:2000年的时候,要发展经济,俄罗斯需要一个稳定的中俄关系;2024年的时候,要打赢战争,俄罗斯同样需要一个稳定的中俄关系。

这就是大国天然的份量。好比一座险峻的大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没有任何动作,却能散发出无可匹敌的威压和无法抵御的吸引力。

只有这样的大山,才能抵挡世间最大的风暴。

因此,尽管土耳其老早就放出消息,说正在筹备接待普京。但对俄罗斯来说,虽然在地缘政治层面,扼守黑海出口和南下油气通道的土耳其很重要,但在全球战略、全局战略层面,中国才是普京实现新任期施政目标的根本依靠。

那么,什么才是普京新任期的施政目标呢?

很简单,一是彻底打赢或者以某种体面的方式结束俄乌冲突,将俄罗斯从战争危机中拉出来,二是为后普京时代的权力交接做好准备,为俄罗斯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前者更能决定后者。因为如果战事不顺,普京就很难找到顺利交班的机会。尽管根据俄罗斯最新修订的宪法,2030年之后,普京还可以接着干。但出生于1952年的普京,届时已经78岁高龄,任期结束就是84岁。

对于美国这种打着民主旗号搞贵族共和制的美国来说,老年痴呆症状明显的阴王可以混吃等死,因为权贵们已经形成成熟而稳定的分赃机制。

但对于以权威主义为核心民族性格的俄罗斯来说,政治强人的衰老,本身就意味着中央权威的下降和权力核心的不稳定,必将引发激烈的权力博弈,这就是俄罗斯历史上政变频发的根本原因。

因为只要是强人,都会得到俄罗斯民众的衷心拥护,而不管你是否因为政变上台,甚至那些以铁血手段上位的人,反而更容易得到俄罗斯人的认可。

历史证明,俄罗斯只适合强人政治。有强人,大毛就会进入高速发展、快速扩张期,失去强人,大毛就会急速衰落甚至解体。

因此,在很可能是自己最后的一个任期内,推出合适的接班人,并为其排清障碍、确立威信,乃是普京最大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营造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其中的关键,也即以胜利者的姿势结束俄乌冲突。

在军事层面,打仗打后勤,在政治层面,打仗打经济。

既然俄乌冲突已经进入阵地战、消耗战、持久战模式,那么,长期经济韧性就变成了决定性的因素。

在《一切都是为了打赢俄乌冲突:普京提名米舒斯京续任总理的逻辑》中,校尉就说过,之所以安排米舒斯京连任总理,就是为了继续抓经济,为战场提供有力的支撑。

而让经济学科班出身且长期从事经济工作的第一副总理别洛乌索夫接替邵伊古的国防部长,除了整肃贪腐严重的国防部系统,更是为了用好国防经费。

因此,别洛乌索夫刚刚到任,国防部人事总局局长库兹涅佐夫中将就被逮捕。

虽然普里戈任等瓦格纳高层已经集体坠机,但瓦格纳兵变的余波,其实现在还在发酵。

因为普里戈任发动兵变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国防部的贪腐与不公。不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扭转战局。

除了内部举措,要想维持住西方极限制裁下岌岌可危的战时经济,更离不开外部支持,这就是普京选择首访中国的根本原因。

土耳其能够给俄罗斯提供的,只是战术层面的价值,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才是俄罗斯最大的战略支持。

当然,除了最急迫的经贸合作,在当前阶段,中俄都需要继续加强战略互信,以巩固中美俄大三角博弈中中俄联手对付美国的有利格局。

三方博弈,二打一才是永远的王道。多方博弈,统一战线才是永远的王道。

因此,普京确定行程之前,5月5日至10日,中国国家元首刚刚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

但中国的统一战线规划,未必完全与俄罗斯的预期吻合。

塞尔维亚、匈牙利也就罢了,中法之间的互动,俄罗斯肯定有所担心。因为在最近一段时间,法国一直高调宣称要推动北约直接参与俄乌冲突。

虽然在校尉看来,这只是小马哥逼宫阴王的小把戏,为欧洲摆脱北约的军事钳制做舆论铺垫,但对于当事人大毛来说,万一小马哥弄假成真,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因此,借首访的机会,探探中法会谈的核心内容,尤其是法国人到底是什么态度,估计也是普京此行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对于此番普京访华的深入理解,作为学习型的非著名战略分析人员,校尉觉得,还是有必要学习一下外交部官网关于普京访华的官方描述。

在5月14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表示:

应习近平主席邀请,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于5月16日至17日对华进行开启新任期后的首次国事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普京总统就中俄建交75周年背景下双边关系、各领域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这里说的双边关系,按照官方一以贯之的解释,中俄双边关系绝不针对第三方。至于有的国家非要认为针对自己,那我们也没办法。

而校尉之前的分析,大家就当校尉喝高了厂家赠送的赖氏父子酒吹牛逼,正式场合,咱们必须与官方保持一致。

这里说的各领域合作,无非也就是政治、军事、外交、经贸之类,除了直接卖军火,其他都会涉及,但重点依然是经贸,尤其是大毛急需的工业半成品。

至于大毛买那么多工业半成品做什么,生意就是生意,客户的秘密,我们从不打听。

还有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核心应该就是巴以冲突。

为什么不是俄乌冲突?因为巴以问题才是中俄联手对付美国最佳的发力点。当然,这也不是外交部说的,这是校尉终于学会了胡主编的话术后,现炒现卖的结果。

简单归纳一下普京这次国事访问所释放的政治意义。

一是中国依然是俄罗斯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二是中俄依然是制约美国霸权的核心力量。

三是中俄双边贸易依然是俄罗斯的生存根本。

四是中东依然是破解美国霸权的关键发力点,中东打以必然会有新的动作,尤其是以色列发动对拉法的大规模地面军事行动之后。

关于第四条,补充一句,即便以色列真的冒天下之大不韪启动了拉法战役,即便以色列取得了军事层面的胜利,但那绝不是巴以问题的结束,而是关于巴以问题新一轮更大规模、更紧张刺激国际博弈的开始。

关于这一轮博弈的形态与趋势,校尉正在写,《拉法战役,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而这,也必然是普京此次访华的重点讨论内容。

因为这才是当前中美博弈、中美俄博弈、中东博弈、全球博弈的重点,也是构建世界反美统一战线的重要战略机遇。

中东打以、意在美帝,真正的高潮还在后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