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的生活技能极度缺失,在我最近接触的几个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我感觉有两个关键事情其实阻滞了孩子学习和认识世界的过程。
一是:
照顾者严重的过度代劳让孩子失去了体验和尝试生活基本技能的机会。
二是:
孩子在原有的狭窄的兴趣和刻板行为中重复,没兴趣也没机会去理解世间万物和自己的生活的关联性。
所以我说,其实在孩子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有一堵高墙阻隔在他和世界中间,而我们就是这堵墙。
举个例子,之前孩子独立了,我们成为小孩都会“打酱油了”。打酱油这件事,以前的孩子大概五六岁就可以独立办到和完成。
但是其实孩子要具备:
1有意愿去帮父母完成家务
2.能够独立到商店
3.能够准确表达购物需求
4.能理解金钱概念
5.能拿好玻璃易碎品成功回家
我们以我们孩子当下的情形来说,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但是真的是我们现在的孩子更弱才如此的吗?现代的正常普通孩子五六岁其实也做不到。三年级左右才相对有把握能独立完成上述所说的过程。
因为一条过马路太危险把他们挡在尝试之前了。
其实并不是他们在智力和能力上的区别。
而是我们小时候的开放自由环境和当下孩子被过度保护过度代劳的生活模式的转变所导致的。
所以如果想让孩子学会自主购物,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作为主体,去参与到购物整个环节流程之中,让他逐渐能够更多的完成其中的环节,然后逐渐独立。
这里以带孩子去便利店买个彩虹堂为例。
从诺诺不到三岁开始,每天带他去商店就成了我们的基本日常。
我们会做好如下几个准备工作:
给孩子买个他喜欢的图案的小背包。
问妈妈或老人要纸币和零钱以购物用。
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有时候走过去,有时候平衡车滑板车,有时候开车,我们最愿意的其实是公共交通工具,公交车或地铁。
因为是买他喜欢的零食,孩子愿意配合,但是我需要他去理解和感受更多的生活日常,所以我会故意带他坐两站地铁,在地铁站旁边的便利店来买东西,而不是去最近小区旁的店。
实施阶段:
坐地铁这件事其实就有非常多的很好的体验,让孩子来参与。
走到地铁站路途中的见闻,看到地铁从高架上开过的惊喜(有底边路段)
地铁站购票,让孩子帮忙选择站点,竹山路到小龙湾,投硬币四块两张地铁票。
过安检,工作人员会提醒孩子把小包放下来过安检。
刷地铁票,进站,到站台,寻找正确的方向。
乘车,观察车厢。
出门,寻找出口。
购物阶段:
推上小推车,或者那个购物篮。
寻找合适的商品,挑选颜色和口味,这时候给孩子的介绍和旁白,就是让孩子理解各种水果口味和颜色的最佳时机。
帮忙买家人要带回去的商品。
和收银员表达阿姨结账,计算多少钱,给纸币结账。找零。
再见。
享受零食开始返程。
我所说的就是当时儿子在三岁时,每天他要参与的过程,从最初,所有事都要我们拿着他的手替他表达完成,到后来小学阶段,他自己下楼去和老板沟通,独立完成,我们在这五年里,和他一同经历了几百上千次。
孩子的参与过程从几乎全是代劳到自己独立完成,其实他是逐渐递增的。
我们很多时候是没有意识,总是习惯性的帮助孩子顺手做了,想让他会时又太过急功近利的要求他当下立马就会。
孩子没有意愿,没有机会,也没有机会逐渐的看见习得如何完成这整个的购物过程。
其实使我们剥夺了他们学习和认识世界以及与其他人接触的机会。
早期孩子是非常逃避,几乎很少能上做到什么。但是其实随之时间的递增,孩子的能力逐渐发展,他是可以慢慢胜任的,但是我们必要有意识的勇敢走出来,带着他去尝试和完成这整个过程。
其实还有好多细节,比如乘坐电梯,让孩子帮忙按楼层,拆开商品包装,让孩子帮忙丢到垃圾分类的垃圾桶。
地铁站口渴了,带孩子去自动贩卖机买饮料。这和地铁买票其实是完全一样的。
当孩子逐渐理解购物的流程是什么样的,他是可以触类旁通的,水果店,面包店,冰淇淋,迪卡侬,大型超市,宜家,其实都可以带着孩子去尝试和完成。
孩子学会生活的唯一方式就是让他走进生活,参与生活。
不是我们爱他就替他把所有事情都做了,然后还怪他怎么什么都不会。
具体更详细的分析大家可以去听昨天的直播的音频,里面提到了大量的具体行动细节。
最后祝大家能带孩子走出去,让他作为主体去面对这个世界,我们给他做好背后的辅助和支持工作,让他逐渐成长为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人,一起加油,共勉。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