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延庆区、通州区入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

门头沟区、延庆区、通州区入选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

00:00
03:01

5月15日上午,“全国低碳日”北京主场活动在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拉开帷幕。在同日举办的“全国低碳日”国家主场活动上,生态环境部公布了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名单,北京市门头沟区、延庆区、通州区入选。

今年5月15日是第十二个“全国低碳日”。记者获悉,2022年以来,北京市开展了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气候友好型区域、气候投融资工具等四类试点,发挥各领域标杆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应对气候变化新路径新机制,为首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引擎。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从2022年开始征集先进低碳技术试点,聚焦绿色制造、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汇、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等重点领域,遴选出一批技术水平高、减排效益好、示范作用显著的先进技术应用项目,向全市范围推广。

2023年全市共有14个项目获评先进低碳技术试点。其中,北京主场活动举办地——丰台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的综合能源应用项目,作为典型的既有建筑供暖改造项目,采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BIM组配式安装技术、智慧能源管控技术,较一般公共建筑碳排放降低了60%,是可再生能源供热和综合能源服务的新样板。截至目前,已有26个项目先后获评北京市先进低碳技术试点,初步测算年减碳量可达到51万吨。

北京市面向不同区域管理主体,遴选培育区域边界明确、工作基础较好、实施意愿较强的街道、乡镇、园区、社区、村等区域,开展不同类型的气候友好型区域试点建设,探索低碳发展模式。2023年,3个社区、3个村被评为北京市气候友好型区域。其中,平谷区万庄子村以“分布式光伏、充换电站、智能微网”为基础打造零碳智慧乡村,建成分布式光伏发电站265座,年减碳量约3100吨。

现正式启动了2024年北京市低碳试点创建工作,今年北京市低碳试点申报时间全年开放,定期组织评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