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的故事

头发的故事

00:00
10:05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年十月十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双十节:又称“辛亥革命纪念日。”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举行了武昌起义(即辛亥革命),次年一月一日建立中华民国,九月二十八日临时参议院议决十月十日为国庆纪念日。

#斑驳陆离的洋布:指辛亥革命后至一九二七年这一时期的国旗,也叫五色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横列。

#髡刑:古时候一种将人的头发全部或部分剃掉的刑罚。

#扬州十日,嘉定屠城:前者指清顺治二年清军攻破扬州后进行的十天大屠杀;后者指同年清军占领嘉定后进行的多次屠杀。清代王秀楚著《扬州十日记》、朱子素著《嘉定屠城记略》,分别记载了当时清兵在这两地屠杀的情况。辛亥革命前,革命者曾大量翻印这些书籍,为推翻清王朝作舆论准备。

#拖辫子:我国满族旧俗,男子剃发垂辫(剃去头顶前部头发,后部结辫垂于脑后)。一六四四年清世祖进入北京以后,多次下令强迫人们遵从满族发式,这一措施曾引起汉族人的强烈反抗。

#洪杨:洪,指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人;杨,指杨秀清(1820?—1856),广西桂平人。二人都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他们领导的起义军都留发而不结辫,因此被称为“长毛”。

#邹容(1885—1905):字蔚丹,四川巴县人,清末革命家。一九○二年留学日本,积极宣传反清革命思想;一九○三年回国后,著《革命军》一书,鼓吹革命。同年七月被清政府勾结上海英租界当局拘捕,判处监禁二年;一九○五年四月死于狱中。关于邹容等剪留学生监督辫子一事,据章太炎所著《邹容传》记载:邹容在日本留学时,“陆军学生监督姚甲有奸私事,容偕五人排闼入其邸中,榜颊数十,持剪刀断其辫发。事觉,潜归上海。”

#本多博士:即本多静六(1866—1952),日本林学博士,著有《造林学》等书。

#监学:清末学校中负责管理学生的职员,一般也兼任学校的教学工作。

#阿尔志跋绥夫(1878—1927):俄国小说家。俄国十月革命后逃亡国外,死于波兰华沙。文中所引的话,见他的中篇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第九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