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人格魅力(2)

毛泽东的人格魅力(2)

00:00
17:38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伟大人格的化身:毛泽东的人格魅力

原创 许 月
毛邓理论研究
2024-03-29

三、心系人民的极深感情、坚定不移的人民立场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坚定不移的人民立场是毛泽东最鲜明的人格特质。毛泽东是一位对人民群众富有极深感情的领袖,是从人民群众中成长起来的伟大领袖,人民立场是毛泽东的根本立场。毛泽东的思想基点与归宿、情感起伏与波动、目标设定与实现、看问题做工作的视角与定位,都坚定站在人民一方,都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毛泽东生前为人民崇敬爱戴,身后为人民敬仰缅怀,概是因为他始终心系人民群众,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群众。

  一是心系人民,热爱人民。作为一位出身农家、长期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总是坚定站在人民群众一方,其感情总是同广大贫苦农民紧密相连。自青少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对受苦受难的底层民众怀有深沉感情。

当回忆起影响他一生的长沙抢米风潮时,毛泽东说,当时很多学生“不过把这事当做一个具有刺激性的事件,感觉兴趣而已”,而他却“永不忘记它”,深恨对待这些民众的不公平,因为他觉得这些“叛徒”与他的家人一样,都是普通农民。

1972年12月,福建省莆田县城郊公社小学教员李庆霖致信毛泽东,向毛泽东反映自己一个插队务农的孩子在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作为父亲的苦恼和不平。这封来信使特别关心农民的毛泽东受到很大触动,以至于流下了眼泪。用他后来的话说,这封信写得“相当好”,“我摆在这里几个月,经常看,看了三遍半,这才下决心写回信”。1973年4月,毛泽东复信说:“寄上三百元,聊补无米之炊。全国此类事甚多,容当统筹解决。”

1975年夏,工作人员给毛泽东读有关河南水灾的内部报道。当读到受灾某县仍有大批群众处于危难之中、解放军救援队伍到现场时已有几十名群众丧生时,工作人员忽然听到抽泣声。这才发现,毛泽东眼中早已浸满泪水,面部表情极为伤感。毛泽东当时刚做过白内障手术。为避免术后眼睛感染,工作人员用消毒毛巾为他擦拭眼睛。这时,毛泽东自言自语道:“我这个人感情越来越脆弱了。我一听到天灾人祸,就忍不住伤心。”这种自然流露的对人民的深厚感情贯穿毛泽东一生。这种情感释放出巨大能量,使毛泽东与中国人民永续着一种割舍不断的精神联系。

  二是平易亲和,尊重人民。毛泽东是一位出身农家的领导人,尤其尊重人民特别是劳动者,突出表现为在生活态度上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每个接触过毛泽东的人都能感触到他的恢廓大度、尊重亲和。毛泽东的谈话方式和装束举止绝少有拒人千里的客套,更毫无虚情假意的造作。在他身上,一切都旨在表达自己的自然本色,给人以平易近人的亲和感。

青年时,毛泽东就提出了“坚持真我”的自我要求:“略可自慰者,立志真实(有此志而已),自己说的话自己负责,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不愿牺牲真我,不愿自己以自己做傀儡。”展现真我,不隐藏、不造作,亲和无违,这种品格贯穿了毛泽东的一生。

对此,新华社记者徐熊回忆道:“我是在1954年4月间到中南海勤政殿采访时第一次见到毛主席的。在最初的瞬间,我似乎觉得,一个高不可攀的巨人就站在我面前。我内心欣喜若狂,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他那身材魁伟的高大形象,竟然忘却把自己的激动盈眶的泪水抹掉。然而很快我就发现,在我眼前的毛主席却是那么平易近人,他丝毫不想给人以任何了不起的感觉,他倒象是一位慈祥的一点不使人感到威严的长者。因此,我对他头一个也是持久不变的印象是:他是位受人民无比崇敬的领袖,然而他又有着和蔼可亲的风度,就象我们在街头看到的成千上万的普通人一样,他也是我们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只是他有着能够把人深深吸引的那种超凡的内在力量。”与朋友和同事见面交谈,毛泽东从不板起面孔、高高在上,而总是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善于用妙趣横生的语言使气氛活跃轻松起来。

初见卫士李银桥时,他说:“银——桥,为什么不叫金桥啊?”唐由之等会诊专家回忆见到毛泽东:“我们一一报了姓名,第二个报名的是张晓楼,是同仁医院眼科专家。主席很幽默,说,‘那你住的房子永远大不了了,你是小楼嘛。’这一来,大家的情绪放松多了。”

  这种平易近人、真诚相待的交往风格也体现在毛泽东会见民主人士和外国宾客的工作中。“毛主席会见外宾时,确实有着这种巨大的魅力:他的热情而富于幽默感的欢迎词,常常能够一下子就使外宾紧张而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并且产生一种似乎没有其他人在场的亲切感。毛主席的许多谈话的内容虽然气势磅礴,却非常真诚坦率。”

1944年6月,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毛泽东平易近人的形象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此,爱泼斯坦回忆道:“我个人感觉,在延安,毛是可以接近的,并且是很简朴的。他会在遍地黄土的大街上散步,跟老百姓交谈,他不带警卫。当和包括我们在内一群人拍照时,他不站在中间,也没有人引他站在中间,他站在任何地方,有时在边上,有时站在别人身后。”毛泽东晚年坚持反对的一点,就是领导干部不尊重人民群众。“官大了,薪水多了,房子住好了,出门有汽车,架子也大了。前四条都可以,可以做大官,薪水可以多一点,房子可以住好一些,坐汽车也可以,就是有一条,你不要摆官僚架子。我只要求你一条,把官僚架子放下,跟老百姓、工人、农民、学生、战士、下级一起,平等待人。”

  三是依靠人民,相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立场,毛泽东确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提出了劳动者创造世界、人民创造历史的群众史观。“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1944年1月9日,毛泽东观看了在中共中央党校俱乐部上演的平剧《逼上梁山》后,写信给该剧编导杨绍萱、齐燕铭,指出:“看了你们的戏,你们做了很好的工作,我向你们致谢,并请代向演员同志们致谢!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在旧戏舞台上(在一切离开人民的旧文学旧艺术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现在由你们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从此旧剧开了新生面,所以值得庆贺。……你们这个开端将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我想到这一点就十分高兴,希望你们多编多演,蔚成风气,推向全国去!”

在中国的封建史书上,人民只作为无意识的集体而出现。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纠正了这一文化传统,在精神层面恢复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乃至最终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毛泽东来自人民,属于人民,把人民推向历史舞台中央。于是,人民便在心中把他视为当之无愧的领袖。

  四是为人民服务。刘少奇指出,毛泽东“是人民群众的领袖,但他的一切都根据人民群众的意志,他在人民面前是最忠实的勤务员和最恭谨的小学生”。以群众史观为基础,毛泽东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指出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党派的根本区别和显著标志就是是否坚持人民立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1951年7月,毛泽东会见周世钊、蒋竹如。在谈及自己青年时期的读书及社会经历时,他说:“据我看,一般人的生活应该是过得幸福的,但我在韶山、湘潭和长沙见到的,广大人民的生活是痛苦的,缺衣少食,挨冻受饿,目不识丁,做一世的文盲,还常常被地主、豪绅和贪官污吏勒索压迫,被卖被杀。为什么广大人民的生活过得这样痛苦呢?用今天的话来说,只是由于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的缘故。在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广大人民的痛苦生活不会变成幸福的生活。因此,我总觉得我们青年的责任极其重大,青年的前途极其广阔,因为要改变社会就要革命,革命就要靠革命青年。我想到这里,就下定这样的决心:我将以一生的力量为痛苦的人民服务,将革命事业奋斗到底。”此外,在回答蒙哥马利关于政治领袖的标准问题时,毛泽东也说,“一个领袖应该是绝大多数人的代言人”,人民立场是领袖的原则,“他必须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人民是懂事情的。终究还是人民决定问题”。

毛泽东一生始终把为广大人民谋利益当作最崇高的使命,始终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伟大领袖毛主席毕生的事业,是同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长期受压迫受剥削的中国人民,是在毛主席领导下翻身作了主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衷心地爱戴毛主席,信赖毛主席,崇敬毛主席。”

(未完待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王海峰旺旺爸爸

    伟大

    勾勾读世界 回复 @王海峰旺旺爸爸:

  • 听友254578522

    天不降润之,万古如长夜。

    勾勾读世界 回复 @听友25457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