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规模暴涨50亿的私募,靠实力还是“瑞丰达”同款?

近一年规模暴涨50亿的私募,靠实力还是“瑞丰达”同款?

00:00
07:37

厂长提醒:本文内容仅对合格投资人开放!

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并且符合这些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说明下,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最后,私募基金风险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哦~

厂长的话

就在市场好转,私募产品净值不断修复的时候,瑞丰达爆雷的事又一次伤害了私募行业。现如今,部分投资人已经把私募和骗子化作等号。过去一年,业绩好的私募真的很多是“瑞丰达”同款吗?到底哪些私募才是努力做业绩的“老实人”?

瑞丰达事件引发的恐惧

很多时候,几粒老鼠屎就容易搞坏一锅粥,在一万多家私募里面,弄虚作假搞诈骗的其实是极少数公司,但大家往往会更容易记住负面的信息。

原因之一可能是过去两年权益市场行情比较差,一些基金即便有超额,也很难有绝对收益。

在亏钱的情况下,基金相关的负面信息就更容易引起投资人关注。

于是,上周五瑞丰达爆雷的事传出以后,厂长就收到了部分投资人对私募的担忧。

瑜瑶和瑞丰达确实动静很大,可以理解投资人的担忧。

不过大家要明白,这些个骗子公司其实都是在发一些违规的所谓“保本保收益”产品,根本不能算是正规标准化的私募管理人。

本来有不少投资人认为能在市场环境不好时逆势规模增长的私募,大多都有点真本事。

结果出了瑞丰达这档子事,一些勤勤恳恳做业绩的优秀私募也被连累了。

现在,听到负面消息的投资人上来就是一句“听说,你们私募是可以跑路的?

搞得私募可能在聊策略之前,还得“自证清白”。

规模逆势增长的实力私募

从2023.4.28到2024.4.30,各大主流宽基指数的表现如下,区间收益都在-10%到-20%之间。

火富牛

如果从500/1000指增策略的产品来看,经历了春节前的超额回撤之后,近一年的累计超额也得有15%-20%,才可能做到不亏钱。

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近一年还是有部分优秀的量化私募在没亏钱的基础上,逆势增长了10亿以上的管理规模。

不是业绩曲线好、规模暴涨的私募不能看,而是要先搞清楚,这些都是怎么来的。

靠“保本保收益”的非标变种产品做起来规模的自然容易出事,但更多的,还是正儿八经靠产品性价比起来的。

下面举例说明几个类型,帮大家后面去做区分。安全起家,私募名字就不说了,大家重点还是知道怎么“捕鱼”。

首先来聊聊A私募:费率低、超额稳健

该私募一开始做资管就打起了价格战,发行了只收管理费或只收业绩报酬的产品。

但低费率只能吸引部分投资人先来试试,超额如果跟不上,大家也不太会一直持有。

厉害的是这家的超额水平也很顶,旗下500/1000指增的代表产品超额分别为18%+、27%+。

稳定优秀的超额+较低费率,A私募的规模如今已经达到60亿左右,只要下半年A私募的超额能跟上市场平均水平,那规模破百亿就是迟早的事。

有好几家量化私募的老板都和厂长吐槽,现在投资人经常会问“为啥不投A投你家?”

和A私募一样,B私募近一年规模也增长了超50亿。

不过B私募算是“剑走偏锋”:偏微盘,会有主观择时

记性好的朋友应该记得,春节前厂长聊过一家私募的DMA,一周跌幅超36%。

没错,那就是B私募,这家去年靠重仓微盘股一度做出了爆炸的超额,吸引了不少投资人买入。

本以为B私募会随着春节前微盘股的崩塌而GG。

没想到B私募旗下的中性、500指增、1000指增代表产品在近期均创下净值新高。

只能说B私募的韧性是真足,4月上半月也通过“主观择时”轻仓规避了一波小微盘的暴跌。

选股偏微盘也好,主观择时也罢,至少B私募是坦荡的,没有误导投资人,从结果来看,B私募也确实做出来了。

接下来再聊聊C私募:超额波动小,短周期CTA出彩

过去一年,C私募规模增长超30亿。

C私募擅长短周期量价,然而在规模上涨之后,旗下指增产品的超额依旧稳定。

除此以外,C私募旗下的短周期CTA产品也获得了市场上不少机构和高净值个人的认可。

C私募的创始人也是当下为数不多还在一线做投研的海归大佬。

D私募:擅长中频,独特的拥挤度模型

过去一年D私募规模增长超10亿。

去年四季度D私募一度做不出超额,被不少投资人所诟病。

然而今年D私募凭借其独特的拥挤度模型,成功规避了春节前的小微盘暴跌,后续超额也一直在线,算是重新赢回了投资人的信任。

对于D私募,大家比较关注的点可能是他们该如何在四季度保持前三个季度同样的超额水平。

E私募:超额相关性低,主打另类因子

E私募算是超额较为突出,但在市面上一直相对低调的一家管理人。

近一年的规模增长也超10亿元。

这家的500指增代表产品在2022年和2023年,每年超额都超20%。

E私募的特色算是他们的另类因子占比达到70%,说是能看到一些数据,从而了解到公募基金未来一段时间的资金流向。

另外这家的超额相关性系数和绝大部分量化私募都比较低。

以上5家私募都算是厂长相对比较了解,且过去一年规模增长强劲的量化管理人,至少过去一年的业绩里,这5家管理人应该没有耍什么“盘外招”。

总的来看,在市场较差的环境下,规模逆势增长不代表私募一定有“真材实料”。

有可能是销售牛逼,比如2022年,也有一家新晋百亿私募业绩很拉垮,照样突破百亿规模。

也可能是瑞丰达这样的骗子私募,把产品业绩用一些方法“粉饰”的很好,用高收益吸引投资人进场。

但这样的案例都相对较少,大部分靠实力逆势规模增长的私募还是值得被尊重、被肯定。

厂长这边也整理了一份名单,里面是近一年规模增长至少10亿以上的40家私募,大家可以扫码加入星球,获取名单,提问相关信息。

往期回顾

《限薪120万?基金经理要集体“跑路”?》

《量化私募的差距,已经拉开快40%了。。。》

《DMA彻底凉凉!杠杆最多2倍!》

《私募大V的豪赌:涨了近40%,依然没回本。。。》

因为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你不想错过内容,记得点下“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号列表里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木子丶的相离

    私募规模暴涨真靠实力?总结没听明白,哪位解释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