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外资的真实操作后,我目瞪口呆,内资快醒醒吧

挖出外资的真实操作后,我目瞪口呆,内资快醒醒吧

00:00
12:52

长期征集

世事难料,人生几度秋凉,无常人生,值得更多温暖。叶檀老师决心做一件身体允许且力所能及的温暖之事——定期回复读者来信。生活、家庭、工作、事业、疾病、痛苦……任何想要倾诉的话,都可以发送到我们的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或者在公众号长留言,更多归属可在公众号菜单栏寻找。温暖一个是一个,一起好好得活着。

文/青城桢楠

不知不觉,港股已经连续两个月,涨幅全球第一。4月,恒生指数涨了7.39%,全球第一,5月才7个交易日,又涨了6.76%,还是全球第一。

截止到5月10日,恒指涨幅已达13%,超过标普500指数9.94%的涨幅,笑看全球市场。

两个月时间,被全球投资人嫌弃的不毛之地摇身一变,成了人见人爱的牛市沃土。到底发生了什么?

港股一反常态,连续上涨让人目瞪口呆

本轮港股上涨,有点反常识。

港股上涨期间,美国传来消息。5月10日,环球网披露,拜登政府又拉黑了37家公司。同一天,有记者问外交部发言人对拜登政府将于下周加征关税的看法,回应显示大概率确有其事。

过去,中美之间稍有风吹草动,港股保准遭殃。这一回,地缘政治的影响似乎失效了,市场对负面事件近乎完全免疫。

最新的消息显示,美方准备动手的行业主要是新能源。

5月15日,美国生物法案即将表决,通过概率在上升中,药明系为代表的中国CXO产业,很可能遭遇非常严重的后果。

根据最新的消息,美国众议院在生物安全法案修订版中增加了8年的豁免期,这看似给了药明系喘息之机,但终局就是要彻底断开连接。

科技交锋最前沿的AI领域,芯片限制在不断加码,现在连开源大模型都可能受到限制。

据凤凰网科技5月10日消息,当地时间周三晚间,美国众议院一个由两党议员组成的小组公布了一项法案,该法案将使拜登政府更容易对人工智能模型实施出口管制,以保护这项重要美国技术不受外国不良行为者的侵害。

这些利空居然一点不影响商汤等AI类型的公司,股价大涨特涨。从4月22日至今,商汤股价从6毛钱涨到1块4毛7,涨幅两倍多,最高涨幅接近三倍。

很多人喜欢把美联储的政策和香港股市做强关联,美联储政策鹰派,港股跌,美联储政策鸽声嘹亮,港股涨。

这一轮美联储的鹰声隔三差五来一下子,丝毫没影响到港股,甚至看不出一点波澜。这一点比日本、印度、越南强太多了。

问题来了,港股为什么涨?

港股估值低众人皆知,一直低,长期低,低了这么多年,说因为估值低上涨,这个逻辑难以服众。

不少人分析,本轮港股上涨,也许是南下资金夺取定价权的开始。辛苦南下好多年,苦媳妇终于熬成婆?

单看5月10日这一天,似乎有那么点意思。

这一天A股和港股冰火两重天,A股这边指数尚可,但个股惨跌,北向资金流出60多亿。反观港股,压根不在乎A股动向,指数飙升,个股飙涨。

世贸、华南城涨幅都超过40%,腾讯、阿里、小米也都有稳健表现,南下资金更是大笔流入62亿,技术牛走到了更牛的地步。

没了北向资金A股熄火,有了南向资金港股雄起,南北资金的变化,对沪港两地股市的作用,可见一斑。

南下资金不顾A股下跌,毅然决然跑去香港拯救市场,足见其真诚。

有人说,南下资金不顾地缘因素大量买入,是因为传出一个消息,内地考虑减免内地个人红利税。

据格隆汇5月9日援引外媒消息,中国考虑减免内地个人投资者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在取得股息红利时所需缴纳的20%所得税,以避免两地重复征税的情况。知情人士称,相关计划的草案已上报有关监管机构,是否最终实施以及施行日期仍存变数。若相关计划得以实施,料有助进一步改善港股流动性,吸引公司赴港筹集资金。

据智通财经报道,港交所第一时间的回应是:不予置评。

对信息稍敏感的人会发现,上述利好,并不新鲜。

早在3月份,香港证监会主席雷添良就建议过希望降低港股通个人投资者的股息红利税收水平。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也被不少机构认为,降低红利税可能不远了。

兴业证券在4月25日发布题为《港股通投资港股之股息税手册》的研报,详细探讨了目前内地投资者买港股的股息税政策。

中国股市习惯了利空出尽是利好,这么明晃晃的政策预期,不应该造成什么额外的上涨催化作用。

较真的话,即便降低红利税,实质性意义也不大。据中金测算,港股通机制每年所征收的红利税总额大概在450亿港元左右。假设内地个人投资者在港股通的投资占比约为1/4,预计本次潜在调整每年所带来的直接税收减免大概在100亿港元上下。如果将公募基金也纳入在内,那么可能带来的税收减免可能扩大到200亿港元左右。不过,考虑到今年以来港股市场主板日均成交额大约在1000亿港元,此次潜在调整所带来的短期直接减免规模或有限,但从情绪层面带来提振。

一天1000亿的成交,和一年200亿的收税减免,这影响用粤语讲:一丝丝。

情绪面的提振这一点说到点子上了。要知道,南下资金汹涌澎湃跨过深圳河去香港买股,已经很久了。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截止2024年5月11日,累计净买入3.11万亿。

3.11万亿资金,换来了什么?

根据港交所数据,港股4月底总市值是32.1万亿,粗略计算,3.11万亿持股在10%左右。

开源金工把南下资金、银行系、券商系等内地成色的资金合并归类得出结论,截至4月底,

大南下资金的持仓占比接近20%。

华夏基金5月10日的文章援引港交所数据,2024年4月,港股通日均成交额为381.31亿港元,占大市总日均成交额的比重已经突破34.0%!

据彭博统计的数据,4月,内地投资者在港股日均成交额为2016年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南下资金已连续20个交易日净买入港股,创出有数据记录以来连续买入天数纪录。

从常识来说,资金大小决定股市走势,可A股有些反常识。海通证券统计,从2021年到现在,外资持有A股自由流通股的比例长期在6%附近,可这6%就硬生生的把握住了定价边界控制权,比那剩下94%的影响力一点也不差。

历次A股走强,市场几乎成了共识,看外资脸色。外资流入,就涨一涨,外资流出,就跌一跌。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在自己的地盘掌握94%的股份,都没完全获得定价权,如今在港股持股份额仅占20%,成交份额才占30%,就能获取定价权?

更为关键的是,即便南下夺取了定价权,又有什么意义呢?人没变,投资理念没变,换一个场子,就都成巴菲特了?不追涨杀跌了?不博弈比谁跑得快了?

我不信。

外资拿嘴唱多,有个信号很诡异

内资习惯看外资脸色,这次在港股也有迹象。

仔细看港股崛起的时间点,会发觉和外资唱多的节奏完美匹配。中信建投整理了一份外资唱多港股的表格,可以看到,外资集中唱多时间在4月23号、24号及以后。

而港股企稳,开始上涨的时间,刚好在4月22号前后,就这么巧?

最早唱多的高盛,给出看多港股的理由是:全球基金经理正在“弃日投港”。

智通财经获悉,高盛认为由于日本和香港两地股市的估值差距越来越大,全球基金管理公司可能正开始解除其广受欢迎的做多日股、做空港股交易。

注意,这里高盛说的是解除做空港股交易,并没有说外资会大举买入。

高盛的说法,我第一眼看到就感觉有深意,想不到,确实有深意。

据中金证券的统计,外资不仅没有流入港股,反而在持续流出。截至4月24日,EPFR海外主动型资金流出港股市场3.1亿美元,较此前一周流出4.2亿美元规模收窄,已连续第43周流出。从4月25日到5月1日,EPFR海外主动型资金流出港股1.9亿美元。

中金认为,即使有部分配置型资金回流,可能也更多是为规避日本央行加息和美股波动的对冲式切换,具有一定对冲和交易属性。

日本大和证券结果和中金一致。

在大和证券最新的研报中,策略师PatrickPan写道:我们认为全球投资者还没有准备好改变他们对中国股市的看跌看法,只是在过去几周减少了对中国的'减持'。

更有意思的是,瑞银。4月23日,瑞银全球新兴市场策略“高调”上调中国股市至超配,成为指标性事件。消息一出,人尽皆知。

5月7日,瑞银海外宏观又发了一篇报告,唱多中国资产,他们认为,中国消费曙光乍现,越来越多的公司努力提升股东回报率以及“国家队”的入场,都使瑞银对中国股市的盈利和估值转向更加乐观的方向。

在研报中,瑞银还小心翼翼地说,不要担心地缘政治,影响不大。

据瑞银估算,拥有中国股票敞口的美国基金并不在中国股市中占据主导地位,相关风险对市场的影响总体可控。

为什么瑞银要说美国基金?因为他们观察到一个现象,美国基金在港股上涨的时候,反而逢高流出,去往日本和印度。

很多人寄希望于,全球资金从印度、日本股市撤下来,买入港股等中国资产。现实没这么美好。

嘴上唱多就能影响市场,性价比是最高的,用研报推动股市上涨,轻松惬意带着收益离场,简直是最完美的撤退方式。

外资具备的这种能力,内资当真该好好学习,影响市场的能力是定价权的一种。

资本都是逐利的,计算得失,权衡利弊,外资嘴上操作吃相不好,但市场如战争,撤退时也是真真假假。

现在的问题是,内资被架上去了,该如何是好?这个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因为定价权终究是要夺取的,即使付出些代价,多耗费点银子。

被架上去了也没事,毕竟A股市场上,内资之间多杀多的场面见多了,见怪不怪,他们经验很足。

以前人们常说,A股最终会港股化,现在看,谁先同化谁还不一定呢,港股未来,有可能先A股化。

毕竟,内资在港股快有定价权了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吾心_va

    学习了,谢谢老师

  • 1593100gexp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