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二深夜大沽口外 徐志摩

三月十二深夜大沽口外 徐志摩

00:00
03:20

今夜困守在大沽口外:

绝海里的俘虏,

对着忧愁申诉;

桅上的孤灯在风前摇摆:

天昏昏有层云裹,

那掣电是探海火!


你说不自由是这变乱的时光?

但变乱还有时罢休,

谁敢说人生有自由?

今天的希望变作明天的怅惘;

星光在天外冷眼瞅,

人生是浪花里的浮沤!


我此时在凄冷的甲板上徘徊,

听海涛迟迟的吐沫,

心空如不波的湖水;

只一丝云影在这湖心里晃动——


不曾参透的一个迷梦,

不忍参透的一个迷梦!



徐志摩的诗集《翡冷翠的一夜》中有一首写到天津的诗《三月十二日深夜大沽口外》。诗中写到:“今夜守在大沽口外:绝海里的俘虏,对着忧愁申诉……”1926年,直奉军阀混战,冯玉祥的部队据守大沽口以拒奉军。徐志摩急于乘轮船北上,却被迫在此等了一个星期。于是,徘徊甲板作了这首诗,从诗中可以看到徐志摩“厌恶战乱、渴望自由”的现实感非常浓烈。他的诗并不都是软绵绵的情爱,也有很多抨击黑暗现实的力作。

江南才子、著名诗人徐志摩与北方重镇天津有着不解之缘。从考入北洋大学至空难去世,这位中国现代白话诗的领军者虽英年早逝却曾三次来津,传播了文学的种子。

1916年秋,年少的徐志摩从上海沪江大学转校,放弃自然科学研究,考入天津北洋大学攻读法律预科,此外还选修了中国文学、英国文学。一年后,北洋大学法科被北京大学法科合并,徐志摩转入北大就读。但在以全英文授课著称的北洋大学,徐志摩就已表现出对文学的兴趣和天赋,为其转向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1918年6月,徐志摩拜师天津饮冰室主人梁启超,成为这位中国近代史一代宗师的弟子,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志向渐趋开阔。梁启超对徐非常赏识,为之题联:“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海棠即指北洋大学),对其前途甚为看好。1922年,徐志摩结束在剑桥大学的学习回国,开始白话新诗创作,在报刊发表了大量诗文。他的新诗深得欧洲浪漫主义诗歌和中国古诗词精髓,感情奔放,文字优美,引发关注,“圈粉”无数。

1923年暑假,南开大学请徐志摩来津,为学生讲授诗歌创作。天津文学团体绿波社全体社员参加了学习,其中有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赵景深和话剧导演焦菊隐等人。徐志摩开了《近代英文文学》和《未来的诗》两个课目,他优雅而富于激情的授课不仅使学员对新诗创作有了深刻认识,而且使大家感受到精神的鼓励。一次讲课中,徐志摩让学生翻译歌德的诗,最后评优胜者。赵景深夺得第一名,得到一帧大幅歌德照片的奖励,他一直珍藏身边,作为深切的纪念。还有一次,徐志摩问赵景深:“你是否以文学为业呢?”赵说:“我是这样想。”徐志摩摇了摇头说:“大难,大难!文学是只好作为副业的。”年轻学员都没有出过国,渴望了解外国文学的流派与发展,徐志摩开出一份很有代表性的书单,引导他们有针对性的学习。他还希望学员们能多看一些莎士比亚的原著,了解真正的英国文学。

2015年10月3日,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的铜像在天津大学落成,堪与剑桥大学的徐志摩诗碑媲美,成为天大校园最具人文情怀的景观。师生们为诗人献上校园里的红叶,因徐志摩第一本散文集名《落叶》,这样的纪念便更具有美好的诗意和深切的缅怀之情。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