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伯帝国时期,穆斯林统治下的犹太人经历了一个相对宽容和融合的社会。这一时期的犹太人主要居住在现今的阿拉伯半岛、伊拉克和伊朗等地。
当时的伊斯兰世界有一个《欧麦尔条约》(英文为:Pact of Umar),是阿拉伯帝国四大哈里发时期的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在征服黎凡特(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巴勒斯坦、叙利亚以及约旦等地)后,与当地的非穆斯林之间签订的条约。在条约中,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信众被当作是“有经之人”,称为“迪米”,他们属于伊斯兰教承认且受保护的非穆斯林。虽然迪米需要缴纳一定的被称作是“吉兹亚”的人头税,但是可以让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欧麦尔条约》还规定:迪米人要尊重穆斯林、不得侮辱伊斯兰教,而且不能在穆斯林面前公开进行宗教仪式。基于条约的规定,犹太人虽然不允许建造新的宗教场所,但可以对现有的犹太会堂进行维护和修缮,而且可以自由地信仰自己的宗教,只是不允许公开传教。
此外,犹太人(包括基督徒)都要在衣服上佩戴特殊的标记;犹太女子除了要穿红黑两色的鞋子外,还要在脚上戴铃铛作为对穆斯林的提示。虽然有着种种的规则,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之前,《欧麦尔条约》的种种限制并没有被严格执行。
在这一时期,犹太人得以在相对宽松的条件下生活。自罗马时期沿袭下来的犹太人禁止进入耶路撒冷的禁令也不再被提及,犹太人得以重返故地,并且登上圣殿山。犹太社群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恢复,还得以兴旺的发展。犹太人也开始更多的使用阿拉伯语,由于犹太人通常具有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经验,他们在商业贸易中担任了重要的中介角色,还在阿拉伯帝国的不同地区之间和与其他文明世界的贸易中发挥了桥梁作用,促进了商品和文化的交流与流通。
在文化方面,这一时期的犹太人社区也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他们使用希伯来语作为主要语言,并且在文学、哲学和科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犹太人的文化和宗教传统与阿拉伯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而多元化的文化景观。后来随着巴比伦犹太人从农村大规模迁移到巴格达等城市,带来了更大的财富和国际影响力。10世纪,当阿拔斯哈里发国和巴格达城衰落时,许多巴比伦犹太人迁移到地中海地区,促进了巴比伦犹太习俗在整个犹太世界的传播。
许多犹太人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特别是在商业、医学和翻译等领域。这些技能对于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他们乐于雇佣犹太人。犹太人通常被允许在上述各领域职位上工作,他们的参与程度可能因地区而异,但一般来说,在阿拉伯帝国的高峰时期,犹太人在帝国内部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并且被视为一个有价值的社会和经济群体。然而,这种情况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可能有所变化,并且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统治者的政策、地方领导人的态度以及社会的文化氛围。
但是在阿拉伯帝国的后期事情发生了变化。在曾经是犹太人天堂的西班牙,科尔多瓦和格拉纳达于11世纪分别发生了穆斯林对犹太人的屠杀事件。在北非和中东等地,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和也门颁布法令,下令摧毁犹太教堂。1172年,原教旨主义观点至上的阿尔摩哈德家族控制了伊斯兰伊比利亚(现今西班牙、葡萄牙、直布罗陀以及法国的一小部分地区)的大部分地区,他们开始严苛地对待犹太人和基督徒。犹太人和基督徒被驱逐出摩洛哥和伊斯兰西班牙,面对死亡或皈依的选择,许多犹太人移居到其他地区。在北非地区,发生了导致犹太人死亡的骚乱,特别是在摩洛哥、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犹太人最终被迫居住在犹太人区(Mellahs,夜间犹太人必须回到这里,并关闭Mellash的大门,隔开犹太人和穆斯林)。
过去的和谐与冲突已经成为历史,但是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表明,宗教宽容和文化多元是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当不同文化和宗教群体能够和谐共处、互相尊重时,社会就能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和活力。然而,当宗教偏见和政治压迫抬头时,社会就会陷入动荡和分裂。展望未来,我们应该汲取历史教训,倡导宗教宽容和文化包容,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