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理智爱子(一~三)

《国学智慧》理智爱子(一~三)

00:00
09:12
“理智爱子”(一)
学生:有一次乘火车,邻座的客人一直在打电话,听得出是在给年轻同事解决思想上的问题。他不厌其烦,举了一个勤奋、踏实肯干的年轻人经过勤恳工作做到领导岗位的例子,以期说明工作要有耐心、要为别人着想。
这个事情,折射出目前社会上的一种现象:不考虑自己对社会有什么贡献,只考虑自己是否合适。一旦结果和自己的要求不匹配就怨天尤人,不但不找自己的原因反而还把所有的责任都归给他人,只讲获取不讲付出……
  请教老师:如何帮助减少这类事情发生?如何提高全社会人的整体素质?
  老师: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仁”。今天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文化为根本,而儒家文化的根本就是“仁”。什么是“仁”,仁者爱人。举一反三,不仁者爱己。
  今天的年轻一代,为什么都是不仁者爱己,谁教的?父母教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教的。父母们往往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残酷的迫害,把他们变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后自己也是受害者。害人的结果一定是害己,这也是播种与收获的原理。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过犹不及”。对子女的爱是做父母的天性,一旦过了度就叫溺爱。利害、利害,这两个字可以相互转化。

“理智爱子”(二)
  佛家文化里有句话:“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就是告诉做父母的、做爷爷奶奶,乃至于做领导、做长辈的,爱护晚辈是天性,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度,该让他们锻炼的,一定要让他们去经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平静的海面练不出好水手,在蜜罐子里泡大的人不会有出息。这些道理每个人都懂,但是碰到事情时,所做的和所懂的通常又都是相反的。
  我有一个朋友是政府官员,他为了照顾外孙女,直接影响到了工作。有时候连着几天都不去上班,他对外孙女的那份爱护没得说。
  有一次,我们一起喝茶。我告诉他“你这样做害了三代人:第一,害了你自己。拿着国家的俸禄而不尽职尽责,你就德不配位,就缺德。第二,害了你的女儿、女婿。你倒是给他们当保姆,但他们没有尽到为人父、为人母的责任,也错过了通过抚养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升起感恩之心、从而明白什么是孝道的机会。第三,害了你的外孙女。因为她所得到的一切,都需要用她的福报来交换。你为了照顾她连班都不上,缺的这份德她也有份,你不就害了她吗?”
  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也得有个度,因为这都在消耗他们的福报。
  记得有一位年轻人曾经给我说过一句话:这世间你需要负责的只有一个人,就是你自己。当时我感觉他讲这句话的时候理直气壮,好像宣讲的是真理。
今天持有这种价值观的年轻人非常多,孩子们有点什么事父母们不吃饭、不睡觉,哪怕几百里之外都要赶去帮忙。但是父母生病住院,他们都不愿意去医院探望。即便去了也是走走过场,打个照面,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这些都是缺失孝道文明传承的表现。

“理智爱子”(三)
  今天要从根本上解决年轻一代自私自利、精致的利己主义的问题,需要从三个方面下手:
  第一,作为父母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要学习《孝经》和《弟子规》,才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
  第二,学了要用,要去改,要以圣贤的教育作为标准来对待孩子和儿孙,不能再用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让溺爱坑害了后代。
  第三,创造机会让孩子们接受圣贤的教育,潜移默化地把他们中的西毒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点一点地解掉。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爷爷、奶奶和父母要注重的一个细节,就是千万不要去说教,说自己可以,不要对儿孙说教。因为,榜样的力量胜过千言万语,而且别人不会逆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己所不能,勿求于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去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做到了,能不要求最好,正如老子在《道德经》里给我们的开示“圣人行不言之教”。
  凡夫就是爱讲道理,每天盯在孩子屁股后面喋喋不休,最后让孩子们逆反、讨厌,都不愿意跟我们待在一起,甚至不愿意跟我们在一张桌子吃顿饭。谁造成的?我们自己造成的。天天要求孩子们做那些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同一件事情翻来覆去地唠叨。当一个人没有能量的时候,重复是没有意义的,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所以,家长们要学会闭嘴,自己好好学习,做好榜样,孩子就会天天向上。
黄柏力老师《国学智慧》专辑(2024.5.6)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