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中的庆帝:他最像哪个帝王?

《庆余年》中的庆帝:他最像哪个帝王?

00:00
06:54

喜马拉雅上还有庆余年的整版无删减有声书,大家可以打开下面链接,直接一键听,抢先看剧情哦~
庆余年 | 全本剧情抢先听 | CV全明星配音 | 作家猫腻点赞
庆余年 | 爆更连载爽听 | 大斌头陀渊牛大宝等喜马主播组团演播
《庆余年2》即将热播,陈道明在剧中扮演举重若轻的角色——庆国皇帝,简称庆帝。上一篇我们提到,庆国的社会背景最像南北朝中的刘宋王朝,所以,庆帝的身上也有宋武帝刘裕和宋文帝刘义隆的影子,比如他们都励精图治,打压豪强,扶持寒门,热衷于北伐,改变了北强南弱的局面,期许能为汉人再次一统天下,却又都功败垂成。但总得来说,庆帝的形象可能与南朝的另一位皇帝——梁武帝萧衍——更为接近。

南朝开始于宋武帝刘裕所建立的宋国,但半个世纪后就被齐国取代,齐国国主姓萧,所以被称为萧齐。萧齐只存在了23年,被梁国取代,梁国国主依然姓萧,所以也被称为萧梁。萧梁坚持了半个世纪,主体又被陈国取代。但当时的北朝比较强大,扶持了萧梁王朝的一个宗室建立了西魏,与南朝的陈国相抗衡。一直到三十多年后,隋文帝杨坚灭了陈国,俘获了陈后主陈叔宝,废黜了西梁的皇帝,中国才再一次实现大一统。

而我们即将说梁武帝萧衍,即出自上面提到的这个萧梁王朝。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梁国和它前面的齐国一样,皇帝都姓萧,没错,其实他们同出一族,都来自于兰陵萧氏。

从东汉末年到东晋南北朝,再到隋唐时代,这一段历史都属于贵族政治,门阀世家的力量非常强大,比如我们常说的五姓七望,都是一等一的大家族,只有出生在这些家庭里,才能有出头之日。不过,五姓七望的核心家族主要以北朝为根基,而南朝也有“四大望族”,即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还有开创了两个王朝的兰陵萧氏。

兰陵萧氏的祖先据说可以追溯到汉丞相萧何,但在两汉三国期间,再没有什么英杰,一直到南朝宋,萧道成创建了齐国,才让兰陵萧氏从次等世家变成了顶级豪门。但齐国国祚不久,梁武帝萧衍本来是一个宗室子弟,与皇族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距离皇位十万八千里。但也正因为如此,萧衍反而得到齐国皇帝的重用。后来,齐国皇室内部动乱,掌握兵权的萧衍趁机夺取了大权,改国号为梁。

这是梁武帝与庆帝相似的第一个地方。《庆余年》中的庆帝本来也只是闲散宗室,距离皇位非常遥远,后来老皇帝昏聩,皇子们争权夺利,相互倾轧,反而让庆帝这一脉坐收了渔利。

除了出身背景,梁武帝与庆帝想要一统天下的野心和机遇也是非常相似的。

我们前面提到过,萧梁王朝持续了半个世纪,整整五十年,其中47年都是萧衍在做皇帝。要知道,皇帝虽然地位尊崇,但压力肯定也很大,所以历朝历代都有很多短命皇帝。尤其南朝还是一个乱世,萧衍的压力应该比太平盛世的皇帝还要大许多,且他又是一个篡位的开国之君,得位不正,按道理日子应该更难过。可萧衍却心态极其良好,硬是活到了八十六岁。

在乱世之中,长寿一定是帝王最重要的资本,长寿,意味着统治者的威望可以不断累积,朝廷政策也不会因为统治者变更而朝令夕改,长久下来,王朝就会越来越稳固。所以,与他那些死于政变、病逝、战死的对手相比,萧衍实在太具有优势了。

而作为开国之君,萧衍并不满足于偏安一隅,从在齐国做官开始,萧衍就进行过北伐,当时的魏国是冯太后当权,主少国疑,后宫干政,但没想到冯太后和孝文帝都不是一般人,推行汉化改革,拉拢北方汉族权贵,使得魏国如日中天,所以齐国北伐失利也在意料之中。但几十年后,孝文帝的孙子都去世了,魏国再一次陷入孤儿寡母的僵局,国力急转直下,出现河阴之变,宗室被屠,分裂为东西两魏。可即便如此,梁国也依旧没能占到什么便宜。

庆帝也是如此,《庆余年》中的北朝一开始也叫魏国,虽然败给了庆国,却没有被庆国收入囊中,其中大部分国土被一个叫齐国的新政权继承。齐国的开国之君早早就过世了,只留下孤儿寡母,主少国疑,后宫干政,庆国又是占尽了人和。可庆帝与萧衍一样,也没能从孤儿寡母手中讨到太多便宜。

最后,庆帝与萧衍的结局也很相似。

梁武帝萧衍因为熬死了太子,熬走了许多亲人,晚年陷入了继承危机,英明一世,最后却被信任的重臣囚禁至死。庆帝也是如此,因为太刚愎自负,纵容骨肉相残,导致皇族势力衰弱,最终死于外臣之手。萧衍和庆帝一样,他们不是败给别人,而是败给了岁月,败给了年老昏聩、刚愎自用的自己。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你们觉得庆帝与梁武帝萧衍的人生经历相似吗?或者你们觉得庆帝还套用了哪位帝王的事迹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413253806

    说到历史向的事,看原著或者听听有声书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