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畔金色莲花3

恒河畔金色莲花3

00:00
09:51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了释迦摩尼的历史背景、他对文明的看法以及他在文明问题上的解答。文章首先描述了以色列妇人在城门口听闻前方兵败后,给初生婴儿取名“荣光去矣”,以及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日本人对人世大信的怀疑。然后,文章转向印度的情况,指出印度并未受到波斯占领军的大规模入侵,因此并未出现容易发怒的上帝,他们的东西也没有被抢光,因此他们的感慨兴亡得失只是反省。

文章接着介绍了释迦摩尼,他是沦陷区的人,但他并不只念念于印度的遭际,还能平视世界。他看到人世无常,众生苦恼,联想到自己身上不免怵目惊心,他的慈悲不是自居于超人,而是从这样端正的感情里所以他有理性清明。

文章最后讨论了释迦摩尼对三个问题的回答:文明的传授、文明的肯定和文明的成就。他认为文明可以传授,它能自照,亦能照它,能照它是因众生皆有佛性,虽是传授得来的,亦可成为自己的东西。他认为文明是可以肯定的,文化必毁灭,文明则常在,文明是有常有我有乐有净的。但在文明的成就这个问题上,他认为不能无为而亦有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紫微丰桦

    这篇文章让我对释迦摩尼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不仅是佛教的创始人,也是一位深思熟虑的哲学家。他以超越时代的视野和深刻的智慧,对文明进行了独特的阐述和解读。 也揭示了一种历史观:无论文明如何更迭,其本质——善良、理性和慈悲——是恒久不变的。这对我们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面对困境和挫折时,提供了一种积极的态度和应对方式:坚持内心的光明,保持理性的思考,用慈悲的心态对待世界。 释迦摩尼关于文明的看法也启示我们,要珍视并传承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要有勇气面对文明的缺陷,不断进行反思和创新。 总的来说,文章不仅让我对释迦摩尼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对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如何面对生活,如何对待文明,都有了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