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指导、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主办的“中国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在北京启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医师杨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王宏光受聘成为中国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健康科普宣传员”,三位专家的加入,为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注入强大的专业力量。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剧,我国癌症发病数处于持续上升态势,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的提升得益于综合防治措施的持续落地。越来越多人主动参加肿瘤体检及国家筛查、早诊早治项目,这与国家大力进行健康科普教育,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密不可分。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敬表示,我国高度重视癌症防治的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目前,将相关基本知识纳入中国居民健康素养66条。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根据各地的需要还开发了多个癌症防治相关健康教育处方。下一步还将加强癌症预防、筛查、早筛早诊等知识和技能传播,增强防控意识,倡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科学健康行为方式,更好地预防癌症发生;提醒高危人群尽早开展筛查,力争早诊早治,降低癌症危害。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中国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我国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已经从2015年的40.5%上升到2022年的43.7%,如期实现了健康中国行动的阶段性目标。这一成果的取得提升了我们防癌抗癌的信心。对于高发且筛查手段明确的,如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等,要鼓励高危人群通过定期的筛查,早期确诊,实现更好的治疗和预防。“期待中国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能够动员更多的力量加入到癌症防治的队伍,为促进癌症防治事业贡献力量。”毛群安说道。
“百病之王的癌症并非不可战胜,其治愈关键就在于‘早’,这与我国积极倡导的‘癌症三级预防’原则高度一致。”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长李明义表示,协会主办中国癌症早筛早诊科普行动项目,是希望联动社会各界,动员更多专业人士的力量,共同展开科普。建议其它退行性疾病参照这一做法,尤其是老年人的阿尔茨海默症、跌倒等,努力实现“三级预防”。
在此次启动会上,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提及,前列腺癌到底要不要做筛查,目前社会上是有争议的。一派认为不该做,因为可能筛出很多低危病例,并不能降低死亡风险;一派认为需要积极筛查。“我是赞成积极筛查的。”邢念增认为,只有筛查才能把所有临床有意义的前列腺癌早期患者找到,而目前的诊疗手段已经可以将患者人群进行进一步分级干预,高危的积极治疗,低危的随访观察,这样既不会放过一个,又不会错杀一百。
由于前列腺癌存在隐匿性、潜伏性,早期患者几乎没有任何症状,前列腺特异抗原是临床常用的前列腺癌筛查手段。PSA筛查大幅提高了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可以大幅降低前列腺癌死亡率。邢念增表示,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明确的前列腺癌筛查标准,治疗水平也基本与欧美同步,遗憾的是,前列腺癌筛查普及度不高,大众对前列腺癌的关注度不够,高危人群进行前列腺癌的筛查意识不强,亟待提升,建议60岁以上老年男性每2年进行一次PSA检查,早发现,早干预,获得健康晚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