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上想反华,身体却不得不诚实?波谲云诡的缅甸会最终成为中国的铁杆吗?

嘴上想反华,身体却不得不诚实?波谲云诡的缅甸会最终成为中国的铁杆吗?

00:00
18:21

缅甸,一个波谲云诡的国家。

2005年11月4日,缅甸军政府外交部突然对外宣布:自即日起,缅甸政府决定将首都从仰光迁到彬马那,次年改名为内比都。

虽说首都为一国国本,但古今中外首都搬家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孝文帝迁都洛阳,明成祖迁都北京,巴基斯坦迁都伊斯兰堡,巴西迁都巴西利亚,哈萨克斯坦迁都努尔苏丹等。这些政权的迁都,大多都有改善偏远区位、提高安全性、发展内陆经济等考虑。

根据军政府的说法,缅甸将首都从仰光迁到内比都,一来是应对外来势力的海上威胁,二来是震慑缅北的反政府武装,三来依靠首都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动缅甸中部和北部的经济发展。

事实证明,军政府的想法确实迫在眉睫且深谋远虑,但问题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军政府耗费了相当于缅甸一年GDP总量的财富营造新都,气势磅礴和金碧辉煌的建筑,无不彰显着军政府擘画缅甸新气象的雄心壮志。但问题是缅甸本就穷得一塌糊涂,即便是1年的GDP也量小力微,再加上缅甸军政府雁过拔毛、上下其手的贪污腐败,真正用在内比都建设上的资金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差不多。

所以,本以为巴西的迁都已经足够失败,但缅甸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苦心孤诣地将内比都建成了一座“鬼城”,以至于各国领事馆都一再表达了安土重迁的想法,说什么也要留在仰光“抱残守缺”。

可以说,缅甸的迁都,是名副其实的失败案例,由于缅甸尴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言难尽的国家机器,内比都并没有改善缅甸,尤其是增强缅甸的向心力,反而加剧了内部的矛盾。

而缅甸之所以会走到如此尴尬的境地,和缅甸特殊的历史轨迹密不可分。

在亚洲东部的“小天地”,缅甸的历史起源并不那么源远流长,在隔壁的古印度文明早已被各路征服者蹂躏得“有声有色”时,缅甸的文明直到1044年才姗姗来迟。

根据史书记载,缅甸的祖先缅人曾是游牧于洮河流域的西羌人的一支,南迁后建立的“担波”国成为蒲甘王朝的前身。

1044年蒲甘王朝建立,信奉上座部佛教,作为缅甸历史上第1个统一帝国,蒲甘王朝在1287年元朝的征讨下灭亡。

蒲甘王朝覆灭后,缅甸版图内先后建立了勃固王朝、阿瓦王朝、东吁王朝和贡榜王朝,国势一度强大。尤其是贡榜王朝时期,与国势如日中天的清王朝进行了长达8年的清缅战争。

15世纪大航海时代到来后,西方殖民者陆续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亚洲各国陆续遭受到殖民者的强取豪夺,缅甸尤其不能幸免。

而真正改变缅甸近代命运的,是1824年以来,英国殖民者对缅甸的三次入侵战争。

1885年,英国发兵消灭缅甸,贡榜王朝灰飞烟灭,随后英国将缅甸并入英属印度版图。

由于1769年清缅战争结束后,缅甸恢复了与清王朝的藩属关系,所以当英国占领缅甸,清王朝强烈抗议但最终无效,最终只维持了藩贡权。

缅甸沦陷后,英国将首府设在伊洛瓦底江河口兼沿海的仰光,于是传统首府曼德勒很快泯然众人,仰光则迅速成为缅甸的核心及最大城市。

由于英属印度距离英国本土十万八千里但却是英国不可或缺的“奶牛”,所以为了确保对英属印度的统治,英国充分发扬“以夷制夷”的精神,与土邦领主等组成“统治者联盟”,并无所不用其极地维持殖民地“一盘散沙”和“山头林立”的复杂局面,实现了殖民统治方式的高性价比管理,英属印度也由此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模范殖民地”和“英国女王王冠上的明珠”。

而缅甸作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自然也未能免俗。虽然缅甸历史一度强大,和从未雄起过的印度根本不是一回事,但历史上的缅甸却几乎未能影响缅北的历史进程,所以当英国殖民者“帮忙”完成这一历史性成就后,这里也就成为英国施展“搅屎棍”棍法的绝佳舞台。

从1890年开始,掸邦和佤邦先后成为大英帝国的保护护国,克钦邦和钦邦则成为独立的行政区,英国对缅甸实行的“七邦七省”分而治之的殖民统治策略,为缅甸时至今日的内讧不止埋下了祸根。

因为对缅人奉为圭臬的“大缅族主义”深恶痛绝,所以英国统治时期,有意把一些军政要职授予克耶族、克伦族、克钦族和佤族等少数民族,激化各少数民族与缅族的矛盾,并引发缅甸民族分离主义的一发不可收拾。

与此同时,在英国“苦心孤诣”的经营下,缅北少数民族纷纷抛弃传统的拜物信仰,转为基督教徒,更成为英国殖民者对付缅族人的重要盟友,缅甸南北的分裂更为严重。

英国的有意而为之,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比如时至今日,缅甸6000多万人口中,作为主体民族的缅族只占69%左右,其余少数民族不仅占比较高,而且均有自己的语言,严重动摇了缅甸的国家和民族认同。

所以从1948年独立以来,缅甸就深受民族矛盾的困扰,1950年甚至爆发大规模内战,民选政府也风雨飘摇。

1962年,奈温将军发动政变并成立军政府,从此缅甸进入半个世纪的军政府时代。军政府的统治虽然强势,但对国内尤其是缅北的分离主义势力依旧无能为力,英国虽然远去,但积重难返的分裂却始终不曾离开。

这也意味着,即便军政府也未能完成缅甸真正的“大一统”。而山头林立的局面,首先导致了缅甸几十年如一日的乌烟瘴气,而动荡不安的环境让本就薄弱的经济发展更加雪上加霜,缅甸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贫困国家。

更要命的是,缅甸长期的同室操戈,也给了域外大国见缝插针施加影响力的空间,这让缅甸的局势更加波谲云诡。

这样的缅甸,不可能有屹立不倒的国际关系,而充满变数的发展轨迹,注定了缅甸外交的不确定性,尤其是中缅关系。

不过,从旁观者清的角度,缅甸的局面虽然复杂,但反华却相对统一并一度成为主流。

毕竟从蒲甘王朝开始,中缅关系就主要体现为刀光剑影。对于中原王朝而言,想要天府之国四川的固若金汤,就必须维持对云贵高原的控制,而云贵高原的稳如泰山,就不能允许外围出现一个强大的缅甸。

而缅甸为了增强实力,也在不遗余力地向北扩张,甚至与中原王朝争夺云贵高原外围的土司,所以中缅对抗不可避免,更成为两国关系的主旋律。

而因为缅甸山高路远且与中原王朝山水相连,所以也成为中原王朝失败势力“转进”的理想去处,比如明朝末年永历帝就曾逃亡缅甸,解放战争末期国民党第8军和第26军残部败逃缅甸,这也促成了我国两次跨境作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缅甸成为第一个承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这为现代中缅关系打下开了良好的开局。

在中缅睦邻友好的大背景下,两国先后解决了国民党残军问题、两国边界划定和侨胞的归属问题,尤其是边界划定的解决。虽然英国殖民时期的野蛮政策让我国蒙受了巨大损失,但新中国依然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完成了边界勘定,避免了因领土争端阻挠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但问题是,历史包袱虽然可以放下,但缅甸对北方强国与生俱来的恐惧却难以抹去。相反,因为抗美援朝等战争的辉煌胜利,缅甸对北方邻国的恐惧更是与日俱增,试想连解放军的手下败将国民党残部都能将缅甸政府军打得落花流水,何况直接面对强大的新中国。更尴尬的是,缅甸内部的复杂局面注定了即便是稳定的外部轮廓也依然无济于事。再加上缅共与我们的特殊关系,更加剧了缅甸局势的复杂程度。

所以中缅关系依然逃不过跌宕起伏的命运,比如1967年受我们影响,缅甸就爆发了大规模的排华运动,直接导致了两国关系的冰冷。虽然两国关系在4年后得到恢复,但却再也回不到从前。

对于中国而言,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虽长但却全部面向太平洋,而赖以发展的石油资源却远在印度洋的波斯湾,所以马六甲海峡成为我们海运的必经之路,而美国的驻军让我们不得不面临提心吊胆的“马六甲困局”。

所以为了打破困境,我们努力经营“中巴经济走廊”,但问题是新疆深入中亚,与东部千里之遥,同样是山高路远。相比之下,缅甸直接面向的云贵高原雄踞长江上游,直接连接长江经济带,所以缅甸也成为我们走向印度洋的最便捷通道。

二战期间,为彻底封死我们的对外交流通道,日本帝国主义在几乎占领了所有海岸线后,野蛮入侵缅甸并切断了抗日物资运输的大动脉滇缅公路,迫使盟军不得不开辟了险象环生的驼峰航线。

而缅甸的陷落,也使得云南成为二战时期唯一一个既是后方又是前线的省份,而由于云南有事直接威胁四川盆地尤其是陪都重庆的安全,于是南京国民政府两次派遣远征军进入缅甸,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可以说,缅甸对我们而言举足轻重,意义重大。所以即便缅甸内部再乱,我们的投资项目也在不断落地,尤其是中缅输油和输气管道,给缅甸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而也正是因为缅甸对我们的战略价值如此重要,所以西方国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缅甸的渗透,甚至连印度都一再表示扶我起来试试。

不过,缅甸虽然虚弱,但打发印度还是轻松加愉快的。虽然有同属英属印度的历史恩怨,但当时的主导者是英国,和印度一卢比关系没有。而且在英国的精心安排下,印度时至今日连东北六邦都自顾不暇,想要伸长脖子掺和缅甸局势本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影响缅甸的外部势力,依然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昂山素季就是美国扶持的民选政府代理人。

长期以来,缅人主导的缅甸社会普遍认为我们和缅北势力有关系,即便没有关系也是他们的后方,所以对我们的关系更加冰冷。但缅甸军政府又深知,想要统治下去尤其是维持缅甸的南北统一必须与北方邻国搞好关系。

所以,美国对军政府并不满意,于是打着“民主”和“自由”的旗号扶持昂山素季上台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问题是,昂山素季上台后,并未按照美国的设想坚决反华不懈怠,而是和北方邻国搞好关系,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虽然得不到军方的支持,但依然力主推动一系列中方项目落地,为缅甸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更强化了缅甸作为中国“印度洋之窗”的地位。

然后对昂山素季大失所望的美国掀起了又一轮对缅甸的制裁,进一步激化了缅甸国内的矛盾,而这又间接推动了军政府的反攻倒算,昂山素季的统治戛然而止。

而军政府卷土重来后,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有意在反华问题上推波助澜,中缅关系再度出现波澜。

这样的缅甸,自然是美国喜闻乐见的。不过军政府似乎更愿意和俄罗斯情比金坚,毕竟作为美国官方指定的战略宿敌,俄罗斯一直活跃在反美的最前沿,所谓“哪里有美国,哪里就有我”,因此俄罗斯出现在缅甸并站在军政府的身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作为我们的邻国,俄罗斯的操作虽然有兜售武器的意思,但毕竟是我们的邻国,很难让人不联想到印度和越南的鲜活案例。再加上俄罗斯也是我们打破“马六甲困局”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意味着俄罗斯在石油天然气领域是竞争关系。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缅甸更乱,不仅能打击美国的嚣张气焰,更能令我们不得不更加受制于北方。

所以,我们在缅甸面临的阻碍,除了缅甸国内势力的暗流涌动、美国搞破坏的上蹿下跳,更有俄罗斯远道而来的“两肋插刀”。

而如此复杂的局面,尤其是风云变幻的局面,传统的“事不关己”战略明显已经不合时宜。毕竟“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我们不能有所作为,那么接下来只能更加被动,届时就不是缅甸内战的炮弹落到我们境内这么简单了。

所以我们要适时地展示我们的肌肉,维持并扩大我们的影响力,以肉眼可见和触手可及的实力,令缅甸各方知道我们的权益不容践踏,更不能作为其“移情别恋”的投名状。同时也要继续深化对缅甸的投资和支持,以“恩威并施”的这种中原王朝自古以来的“抚夷之道”,才能成就牢不可破的睦邻友好;

其次,我们应继续和东盟发展双边关系,以“求同存异”的格局,将缅甸纳入更大的合作框架中,逐步排挤域外大国的影响力。

最后,缅甸问题和像很多其它邻国关系一样,本质上都是中美对抗的结果,所以我们在不断发展自己的同时,更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令美国也体会到城门失火的尴尬。

概括来说,缅甸虽然动荡不安,但我们的伟大复兴,足以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我们的自信和实力,也将是缅甸与我们越走越近的根本原因。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果果xiao号

    迁都对缅甸来说是一次冒险,但效果似乎并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