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吐莲花暖人心

口吐莲花暖人心

00:00
07:01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德育古鉴》中的故事。


谢贺,一代名士。有一次,谢贺在家中宴请宾客,他的母亲刚好在屏风后面,听到儿子跟朋友在议论他人的长短是非,感到非常生气。等客人离开后,打了谢贺一百大板。


亲戚朋友劝说道:“人心里面都有善恶之分,这也是人之常情,何必责罚他这么重呢?”


谢贺的母亲说:“孔子爱护他哥哥的女儿,必定会为侄女寻得像南容(孔子的学生)一样的丈夫。”


南容曾读到《诗经·大雅·抑》中“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这句话时,觉得很重要,反复读了三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块很好的玉上面有瑕疵,可以把它打磨掉;但是说了侮辱或批评他人的话,对方将记恨终生,就没有办法改变了。


谢贺的母亲说:“我只有这一个儿子,今天出口妄议人家的长短,这怎能保全他的生命和家道?”因此,她流着眼泪,不吃饭了。她深知这是儿子一生成败的关键,所以必须让儿子从中吸取教训,下不为例。


面对母亲如此严肃的惩戒,谢贺感到非常恐惧,他痛自改悔,再也不敢轻言妄谈。


后来,谢贺的道德学问非常好,出仕为官,成为一代名儒。他的言语总是充满鼓励、赞叹和真诚,因此结交了许多善缘,人生路上也得到了很多助力。


如果我们口中充满批评和恶语,无形当中就给自己埋下了许多恶缘,人生将受到很多阻力。所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言语的影响不可小觑。


言语的修养还包括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怎么劝谏他人;怎么讲话才谨慎、厚道、公平;什么样的讲话方式才是对的;在什么时机讲话才正确等等。


《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我们规劝亲人的目的是利益对方,希望他能改过自新。


言语是道义,是慈悲,是为他人着想,这是存心。“怡吾色,柔吾声”是心态,表情要和蔼、柔软;声音要恳切。


“悦”是时机点要把握好。在父母心情舒畅的时候,再提醒、再规劝。“复”是不厌其烦。劝人要有耐心,真诚不会改变。


“号泣随,挞无怨”。即便父母不理解我们,甚至责备我们,我们也不会有任何怨言。


老祖宗也教诲我们要“言忠信”。言语要“忠”,“忠”就是尽心尽力;通“中”,不偏不倚,为正直之德。所以《论语》中说,“忠焉,能无诲乎?”“诲”就是劝谏,人非圣贤,难免会遇到瓶颈和难题,作为亲友,我们应该尽一份忠诚,怎能不提醒、规劝、帮助他呢?


言语还要厚道,“不彰人短,不炫己长”,谦虚不傲慢。


接着,是言语的态度。首先,要言行一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觉得羞耻的事情是言过其实,名不符实。


言语要谨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讲话要随顺圣贤教诲,不要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


再是“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盛喜中勿许人物”,人在高兴的时候不要轻易许诺,否则无法兑现就会失信于人;“盛怒中勿答人书”,人在很生气的时候不应说狠话,如果一时无法克制,可能就会断送多年的交情。“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也是谨慎的态度。


我们不断汲取圣贤人的经验,人生路上就能少犯错,少走弯路。


——整理自蔡老师《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