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战神“林粟”都性格内敛,林总却“让人发怵”,结局大不同

两大战神“林粟”都性格内敛,林总却“让人发怵”,结局大不同

00:00
07:40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粟裕和林总,由于战功卓著,在我军将领中被人们视为“绝代双骄”。

两人年龄相同、性格相近,指挥作战都多谋善断、出奇制胜,用兵点将堪称知人善任、恰到好处,麾下三野和四野是我军阵容最强大的野战军。

两相比较,在军事生涯的发展上,林比粟更占优势。

深入剖析个中原因,既有先天出身的因素,也有后天机遇的因素,还有军事生涯发展轨迹中所处的“山头”影响。

除此之外,粟裕和林总虽然都是性格内敛、不苟言笑之人,但区别也很大。两人指挥作战有很大的不同,在日常接人待物、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也差异比较大。

具体来看,粟裕一生低调,而林常常有惊人之举。

【粟裕和林总】

粟裕和林总是同龄人,而且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两位名将都出生于1907年,粟裕大将比林总大4个月;

两人都出自荆楚大地,而且湖南和湖北民风相近,崇文尚武;

两人都是性格内敛,喜欢对着地图琢磨;

两人都喜爱传统文化,深谙古今兵法;

两人也都是不拘一格的名将,指挥作战善于守正出奇;

两人都善于游击战、阵地战和大兵团作战,强强对话常有神来之笔。

从军事生涯来看,粟裕和林总始终有一段距离。

红军时期,粟裕是师长、军团参谋长,林总是军长、军团长;

抗战时期,粟裕是支队副司令员和师长,而林总是八路军115师师长;

解放时期,粟裕是华野代司令员、三野副司令员,林总是东野和四野司令员,另外,林总还是东北军区的司令员兼政委,而华东军区的主官是陈毅司令员、饶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先后任总长、副防长和军科院政委等职,而林总则是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军区兼四野司令员、第一书记。无论是军职还是政职,粟裕都与林有差距。

【1942年,周公和林总在重庆】

粟裕和林总的性格有哪些差异呢?

第一,两人都是性格内敛,但林总让人“发怵”。

俗话说“静水流深”,粟裕和林总都是内敛的人,有很多相似点,比如话不多,不善言辞,喜欢看地图。但同样是内敛性格,给人的感受截然不同。

粟裕的很多战友、部下和亲属,在回忆“战神”粟裕时,评价他“心地单纯”“像玻璃一样透明”。总而言之,粟裕大将在人们面前是没有多少城府的。

而林总则不同,在很多老部下和战友眼里,他在不苟言笑的外表下面,还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以及一颗捉摸不透的心。正因如此,很多老部下心里有些“怵”林总。

从实践上来看,作为一个超级团队的领头人,如果太过单纯,是不利于树立权威,甚至镇不住下属的;而有城府或者说有一些让人猜不透的地方,更容易树立领导权威。

【红军改编前的林总】

第二,两人都善于独立思考,但是林总的个性更张扬。

红军时期,粟裕和林总起点差距不大,但性格差异很大。

南昌起义时,粟裕是总指挥部警卫班长,职务虽低,但和周公、贺老总、叶挺、朱老总、刘帅等人有接触机会。林总也只是叶挺独立团的连长,属于基层干部。

在江西苏区时期,粟裕多次任师长,但没有担任军团的主官。

究其原因,性格是一大原因。尤其是在红七军团、红十军团任参谋长期间,一直被上级压制,没有多少闪光的机会。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粟裕一直在陈毅手下担任副手。

而林总骨子里始终有一些特立独行,所以常有惊人之举。

井冈山时期,林总质疑“红旗能打多久”;长征时期,林总质疑主席的四渡赤水是“跑冤枉路”;洛川会议,林总热衷于大兵团运动战,但主席赞成刘帅和张浩“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辽沈战役打锦州,主席多次批评林总“瞻前顾后”。

尽管如此,服从上级的粟裕始终没赶上“叛逆”的林总。

【解放战争时期的粟裕、陈毅】

第三,两人都曾近距离接触主席,但林总把握住了机会。

主席是识人用人的“伯乐”,德高望重的朱老总,横刀立马的彭总,足智多谋的刘帅,闯荡江湖的贺老总,以及许许多多个性迥异的开国将帅,可能对很多人不服,但在主席面前都是学生。

粟裕和林总能闪耀光芒,和主席的慧眼识珠密不可分。

但由于性格的不同,两人和主席的交往情况也截然不同。当主席靠边站的时候,粟裕还担任过警卫连的连长,但3个多月的相处下来,粟裕和主席虽有交流,但没能像林总那样受到主席的另眼相看。

而同样内敛的林总则完全不一样,当听到主席被排挤到后方养病的时候,林总的做法堪称现代职场的教科书:不但给患病的主席送去银元,还写信予以支持。

可以想见,当年除了一起落难的“邓毛谢古”,主席对林总的印象是多么深刻。

开国上将陈士榘回忆,林总在山西隰县被阎锡山的士兵误伤以后,阎老西亲自带医官前去诊治,蒋校长也发去慰问电,主席甚至骑马亲自前往医院看望。

在和主席的交往上,单纯的粟裕赶不上权变的林总。

第四,两人都性格随和,但林总处理人际关系更圆滑。

战争年代,粟裕需要陈军长协调各方,建国后和一些老将也有分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人发展。在这一点上,平时木讷但沟通有力的林总尽显优势。

抗战时期,林总受伤因祸得福,反而有了更大的知名度。

除了八路军115师师长,林总还担任了党校管委会委员,协助周公和重庆谈判的二号谈判手。林总远离作战一线,但没有消失在大众视野,反而在七大得票高举第六,而在一线的粟裕则是候补排名十三。

解放战争时期,林总代号101,是东北一把手。粟裕代号是502,华野的军事二把手。可以说,林总的处世方法为其仕途加分不少。

粟裕和林彪都是军事天才,在指挥作战方面既能把握全局又能洞察细节,都堪称“百战百胜”。但粟裕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没有林总老练。

粟裕得以善终,林总大起大落。两位名将的人生结局,让人无法看透,唏嘘不已。

参考资料:

1、《林彪的这一生》,少华、游胡著,湖北人民出版社;

2、《名将粟裕珍闻录》,张雄文著,北岳文艺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