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民王女士带着孩子到家附近一家公立医院看病,却被告知只能看急诊。情急之下,其在某社交平台发布求助帖,很快就有号称“陪诊师”的人私信她,“可以帮忙挂号今日某某儿童医院”“挂号服务费500元”。对此,记者调查发现,陪诊师正在悄悄变味儿——一些陪诊师以陪诊之名,行营销之实,倒卖医师就诊号源,扰乱医疗秩序。
“一个人去医院看病”是一个孤独指数颇高、容易令人崩溃的特殊场景。没人陪着看病,一果多因,有时候的确难以解决。这时候,一位专业的、细心的陪诊师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随着陪诊市场的逐步发展,一些陪诊师却逐渐偏离了初心,将服务重心转向了利益最大化,甚至还有一些“黄牛”“医托”也以陪诊之名,行营销之实。这种行为无疑是对患者权益的侵害,也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
本质上,陪诊师可以提供陪诊就医、代办问诊、预约检查等服务,但是,如果在此过程中,出现任何形式的医师就诊号源倒卖,不论加价多少,其实都属于“黄牛”行为。
那么,陪诊师与“黄牛”的界限在哪?从表面上看,二者似乎都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而存在的,但实际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陪诊师是在合法范围内提供专业服务,帮助患者解决就医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而“黄牛”则是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并倒卖稀缺资源,从中牟取暴利。因此,陪诊师与“黄牛”并不能相提并论,更不能划等号。
对于患者质疑的,同一位医师的号,同样在平台预约,为什么自己挂不到,陪诊师却能挂到?对此,有陪诊师表示,“我们有特殊渠道,找关系提前留好了号,所以才可以轻松地通过平台挂到号。”那么,陪诊师口中的“特殊渠道”是什么?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找的关系”?是否与医院内部人员有关?这些都值得深思和深究。
更深层面上,陪诊师行业出现“黄牛”行为,背后反映出医疗资源的紧张,以及患者就医的不便。这就要求,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患者的实际需求和体验,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及性。
目前,陪诊服务尚未形成完善的行业规范,也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这种无序的状态,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让原本应该充满温情的医疗服务变得乌烟瘴气。
对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陪诊师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对于那些以陪诊之名,行倒卖之实的“黄牛”,应该依法予以打击,维护医疗市场的正常秩序;医院也应该加强对号源的管理和分配,确保患者能够公平、公正地获得就医机会。
专业的陪诊师应该是患者的“解药”而非“毒药”。在规范和管理的同时,要鼓励和支持那些真正的陪诊师。只有这样,陪诊服务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