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恬时空|心与万物握手言和

麦恬时空|心与万物握手言和

00:00
10:39

麦恬时空|心与万物握手言和 |作者:刘云霞 |演绎:麦恬 |制作:池展


心与万物握手言和

——读徐华亮《野岸集》有感

文/刘云霞

刚放寒假没几天,收到徐华亮厚重的《野岸集》。我认真阅读《野岸集》这本哲思书籍,慢慢的,我的内心安静下来,再次审视生活的意义。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生命微乎其微,渺如尘烟。消极躺平更会懒惰盲目,逞强逞能又是自不量力。那么,我们究竟该以何种状态“生活”才有意义呢?其实还有另一种活法:“既能在天地之间有所觉悟,又能在生命过程中脚踏实地,努力专注于这次人生的自我价值,并在有能力的时候,回报给社会一些有用的能量。”“一粒微尘,亦有星光,我们依然可以用自己生命的微光,来呈现人类生命短暂的意义。”华亮在《别从卫星地图上找我,我太渺小》里这样说。他是希望通过生命反思和自我觉醒赋予人生更深层次的意义。他一直有一个心灵宇宙,并不断在时空中觉察自己。他的角色不停切换,像孤独的王子,深邃、空灵、博大。“什么是渺小?“地球是什么?”这是天地之问,也是生之问,爱之问,是内心炽热时爱的炸裂。

华亮有一颗科学睿智的头脑,关于人工智能的书写是文学,更像科学和预言。他问了ChatGpt几个问题:“因为你的存在,未来会发生什么?”“有哪些可能的负面影响和风险?”“人工智能将来会有自主意识吗?” 对人工智能的关切,对人类文明未来的预见与忧虑,终归是发端于爱,对生活、生命与人类的爱。“怀疑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我相信,正如许许多多诸如他这般深度的怀疑,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比如哥白尼建立了日心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谁能说一些貌似荒诞的思想不是一种警世呢?

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我觉得这句话适合华亮。他的思想里装着宇宙、地球、星辰大海和人的心灵。万物有生有灭,唯有智慧与情感生生不息。为此,他自己也有精妙的注解:“当人类的胸膛成为胸怀,胸怀高远无限的时候,就可以容纳一切,就像宇宙一样能把万物化为渺小。”思想者是自由的、安静的,也是孤独的。《午夜里点燃的香薰》《最锋利的思想藏在刀鞘里》《岁月是个施主,也是个小偷》《理想睡在优雅的露珠里》……这些细腻深邃的思想,任其嗡嗡作响,还是漠视其存在?华亮选择了寂寥的苍穹下凝视这样一些存在,并探求其中的意义。这样的凝视,没有灵魂的安静和壮阔的勇气难以抵达极致。他以这样的方式诠释生命的意义,让零碎的思想长上翅膀,翱翔升华,走向更加广袤的自由。

他的哲思文字优美灵动、幽默又贴近生活,让人在接近这些文字的深夜,豁然开朗会心一笑。在《为什么渐渐忘记了微笑里》,他以自己冷静的观察和切身的感受,谆谆告诫人与人之间,不要忘记了微笑,不要忘记了交付情感,要放下猜忌和成见传达善意;热衷于社交和娱乐,以及把物质当作唯一追逐的价值,会令人变得肤浅、浮躁;表象的忙碌反倒成了枷锁,像随波逐流的盲流,终会失去独立之精神;人应该如自然界的豹子一样保持生命原始运动的节奏,让生活坚定纯粹而有趣。

作者是感性的,感性的触须延伸到方方面面,大到宇宙、地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小到个体脸庞的微笑、银幕的背面正面……他的大脑繁忙而充实。“眼界构成了思想的河道。他有时会偷偷修改思想的流径,让河流因狭窄而变得急躁,甚至迷失方向。”他是理性的,时时处于冥思的状态,总是想厘清万事万物的因果关联——“最好有更宽大的眼界,来包容思想的流浪。”如此,他平凡的肉身也变得非同凡响,因为他看到了纷繁多姿的世界更多的真相和可能

我不止一次疑惑,华亮在世俗意义上已经获得令人羡慕的成功,本应安逸于世,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种苦行僧似的生活方式呢?这样孤独的方式在浮躁的人流中,会鲜有同道中人。他的解答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以后,依然果敢地走下去,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点儿清晰的印迹。他又宽容幽默的态度,对庸常的生命保持尊重,与世俗的日常达成和解。他看电影、摄影阅读、书写……低调而丰富是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但是他很清楚自己在人生要做什么,并乐意为此投入时间和精力,为此,他更易获得更深层次的充盈宁静。

“文字是思想的可燃物,点亮和照见什么,就是文字的使命和宿命。”他是用燃烧自己来照亮自己,那么执着地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生命原本不该躺平不停的追问在向外传递着个体生命不屈的力量,又让思想文化的气息袅袅升腾。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看世事纷扰看弄潮戏水,他审视细品复杂的人性,以一己之力给他人以启迪。我相信,那些愿意静心阅读的读者朋友会不由自主地跟随他的思想一遍又一遍地叩问生命、探幽索隐,以找到自己心灵里那一股原生的力量

或许“心与万物握手言和”,才是文学哲学的共情和归宿……




朗读者:麦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