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屿翔演播的 《水经注》 卷十五 3

潘屿翔演播的 《水经注》 卷十五 3

00:00
04:44

。洛水又东合款水,其水二源并发,两川径引,谓之大款水也,合而东南入于洛。洛水又东,黍良谷水入焉,水南出金门山。《开山图》曰:山多重固在韩。建武二年,强弩大将军陈俊转击金门、白马,皆破之,即此也,而东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左合北溪,南流入于洛也。
  又东过阳市邑南,又东北过于父邑之南,大阴谷水南出太阴溪,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合白马溪水,水出宜阳山,涧有大石,厥状似马,故溪涧以物色受名也。溪水东北流注于洛。洛水又东,有昌涧水注之,水出西北宜阳山,而东南流,径宜阳故郡南,旧阳市邑也,故洛阳都典农治,此后改为郡。其水又南注于洛。洛水又东径一合坞南,城在川北原上,高二十丈,南、北、东三箱,天险峭绝,惟筑西面即为固,一合之名,起于是矣。刘曜之将攻河南也,晋将军魏该奔于此,故于父邑也。洛水又东合杜阳涧水,水出西北杜阳溪,东南径一合坞,东与槃谷水合,乱流东南入洛。洛水又东,渠谷水出宜阳县南女几山,东北流径云中坞,左上迢遰层峻,流烟半垂,缨带山阜,故坞受其名。渠谷水又东北入洛水。臧荣绪《晋书》称,孙登尝经宜阳山,作炭人见之与语,登不应,作炭者觉其情神非常,咸共传说。太祖闻之,使阮籍往观,与语,亦不应,籍因大啸,登笑曰:复作向声,又为啸。求与俱出,登不肯,籍因别去。登上峰行且啸,如萧韶笙簧之音,声振山谷。籍怪而问作炭人,作炭人曰:故是向人声。籍更求之,不知所止,推问久之,乃知姓名。余按孙绰之叙《高士传》,言在苏门山,又别作《登传》。孙盛《魏春秋》亦言在苏门山,又不列姓名。阮嗣宗感之,著《大人先生论》,言吾不知其人,既神游自得,不与物交。阮氏尚不能动其英操,复不识何人而能得其姓名。
   又东北过宜阳县南,洛水之北有熊耳山,双峦竞举,状同熊耳,此自别山,不与《禹贡》导洛自熊耳同也。昔汉光武破赤眉樊崇,积甲仗与熊耳平,即是山也。山际有池,池水东南流,水侧有一池,世谓之渑池矣。又东南径宜阳县故城西,谓之西度水,又东南流入于洛。洛水又东径宜阳县故城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