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名将英布(终):千古艰难唯一死

汉初名将英布(终):千古艰难唯一死

00:00
08:10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英布,秦末汉初名将。早年犯法,处黥刑,故又名黥布。早年到骊山罚作苦役,与其徒长豪杰交通,亡遁江中。公元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立为九江王。楚汉战争中,称病不佐楚击汉,为项羽所怨归汉。后反汉,兵败为番阳人所杀。

在帮助刘邦打败项羽后,英布享受着淮南王的生活,但是随着刘邦挨个剿灭异姓诸侯王,英布害怕了,又因为怀疑自己被戴绿帽子事件,不得不起兵造反了。

要说英布这次起兵是临时起意,但英布也有着自信,对自己打仗能力的自信,他很自信的对自己手下强调天下用兵打仗的自己也就不如刘邦、韩信和彭越,现在韩信、彭越已经被杀,刘邦又年老有病,自己造反这事成功几率很大。

《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布之初反,谓其将曰:“上老矣,厌兵,必不能来。使诸将,诸将独患淮阴、彭越,今皆已死,馀不足畏也。”故遂反。

视角转回刘邦这里,英布反了自然是要找手下们讨论如何处理的,手下们的反应也很简单那就是出兵砍了他。

刘邦的功臣夏侯婴参与了这次平定英布谋反事件,准确的说是夏侯婴把英布谋反这事当聊天内容跟自己的门客薛公说了,这个薛公原是楚国令尹现在跟夏侯婴混,也是跟前文中贲赫一样的一次性人物,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灭英布贡献一份力量。

夏侯婴跟薛公说这事的时候得到的回复是英布就该谋反,夏侯婴问为什么?薛公的回复的很简单,韩信、彭越被杀了,英布惶恐当然会谋反。

《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汝阴侯滕公召故楚令尹问之。令尹曰:“是故当反。”滕公曰:“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南面而立万乘之主,其反何也?”令尹曰:“往年杀彭越,前年杀韩信,此三人者,同功一体之人也。自疑祸及身,故反耳。”

夏侯婴一听是这么回事,就把薛公的说法告诉了刘邦,刘邦也很好信,直接召见薛公问如何平叛。薛公直接指出了英布能采取的三种情况,也就是上中下三策。

上策:东取吴,西取楚,并齐取鲁,传檄燕、赵。

中策:东取吴,西取楚,并韩取魏,据敖庾之粟,塞成皋之口

下策:西取下蔡,归重於越,身归长沙。

谁都知道上中下三策,上策最好,下策最次,但是每次总有人选择下策,原因无非是难易度,上策收益大但付出的一定多,下策收益小付出也是最低的。

薛公的这三策,上策中策实现了基本上天下又要重新打一遍,英布赢了甚至能当皇帝,下策实现了就是英布割地自保,但实力还是很弱小,基本上就是等着被汉朝灭掉。

刘邦听了薛公的说话,就问英布会采取哪一策,薛公也很准确的预言了英布的选择,那就是下策。理由是英布从犯人到诸侯王是不舍得丢掉富贵的,这也就是成本问题,采取上中策属于豪赌,风险太大,成为富贵人的英布不会豪赌的。

刘邦很满意,封薛公为千户侯,封皇子刘长为淮南王,然后刘邦亲自率兵平叛去了。

再回到英布视角,这位的选择很简单攻打荆国,然后渡过淮河攻打楚国,从战术上看,英布果然是汉初名将,轻轻松松拿下荆国,楚军被打的节节败退,接下来英布就率军取下蔡去了,想法就是割淮河以南自保。

在楚国蕲县,刘邦和英布终于相遇了,两军对垒前很友好的喊了两句,刘邦喊的是为什么造反,英布喊的是当皇帝,既然阵前骂战已经完事了,那就开干吧。

结果很符合英布的看法,自己只是打不过刘邦、韩信和彭越,现在他被刘邦打败了,自己领着数百人逃跑了,刘邦一看就派其他人追击自己回家了。

英布一败,异姓诸侯王的叛乱再也威胁不了大汉王朝了,当然了也就剩下两个不是姓刘的诸侯王,一个是长沙王吴臣,另一个异姓诸侯王燕王卢绾不久后也造反了,这是其他的故事了。

说回英布,好不容易逃跑的他收到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来我这,我和你一起跑,这封信的出处是长沙王吴臣,我们之前说过英布娶的是长沙王吴芮的姑娘,而吴臣是吴芮的孙子,换句话说吴臣是英布的侄子,走投无路的英布很高兴,就赶赴吴臣所在的越地,走到番阳时被当地农民杀死了。

《史记·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使人绐布,伪与亡,诱走越,故信而随之番阳。民田舍,遂灭黥布。

英布是一个能用兵打仗的厉害武将,但在秦末汉初的舞台上他不如刘邦、项羽和韩信,那他的结局也就如此了,对了他死后刘邦把他大卸八块,真正物理上的八块。

注:关于英布的文章共八期,本篇文章为第八期。

end

往期推荐

楚霸王项羽:奈何明月照沟渠·范增

楚霸王项羽:提携玉龙为君死·纪信

楚霸王项羽:提携玉龙为君死·纪信

尔多的

历史人物志

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尔多的历史人物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