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50岁的唐女士家住杭州郊县,平时干些农活。半个多月前,她莫名其妙地出现高热,以为是普通感冒之类的,想着自己服点药就行了。唐女士说,以前都是这样处理的,这次却完全不管用。
在当地医院经过头孢美唑等治疗,唐女士的体温也毫无下降迹象,40℃左右的高热持续了一周多,最高烧到40.6℃,身上还发不少红色疹子,精神状态越来越差,还出现过一过性意识丧失。
“这样下去,人都快烧‘没’了!” 看着难受不已的唐女士,家人心急如焚,赶紧把她转送至浙江省人民医院。
检查显示,此时,唐女士的肝、肾都有损伤,其中炎症指标是正常值的15倍。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带领团队成员查房时,发现唐女士的右小腿靠近脚踝的地方有一处点状焦样疤痕,再结合她全身可见散发红色丘疹,丘疹还出现了部分破溃的情况,经验丰富的潘红英团队想到了一种可能——立克次体感染。再仔细询问唐女士发病前的一些细节,她提到,曾经上山采过一段时间的茶。
茶地属丘陵地带,各种小虫自然也不少,潘红英认为,唐女士腿上的这个“标记”很可能是被恙虫叮咬后留下的。
完善了血培养、病原体微生物测序、过敏原检测等检查项目,不出意料,病原体微生物测序结果明确为斑疹热立克次体。明确诊断后,医生给予针对性多西环素抗感染治疗,唐女士发热和皮疹等病症很快好转,两天前已顺利出院。
潘红英介绍,立克次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主要通过蜱虫、跳蚤和螨虫等节肢动物叮咬传播给野生动物等宿主,为人畜共患病原体。感染立克次体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头痛和肌痛等,一旦病情严重,救治不及时可致命。其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是恙虫病。
“患恙虫病后,病情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多样,潜伏期4-20天。患者起病较急,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反复发热,且以超过38.5℃的高热多见。”潘红英表示,此病还有几个特征——特异性的焦痂或溃疡以及皮疹。
恙虫叮咬后,并不会产生痛感及瘙痒感,而是会形成圆形黑色焦痂,周围有红晕。当痂皮脱落时,就形成无痛性溃疡。大多数患者仅有一个焦痂,极少数身上可见多处焦痂,可分布在躯干、四肢,也可分布在腹股沟、腘窝、腋窝、会阴等褶皱、隐蔽部位,容易错漏、误诊。
皮疹则常为暗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多发生在病程的4-6天,少数病人发生在起病时,或发病14天后才出现。皮疹的大小直径约0.2-0.5厘米,无痒,先出现在躯干,后蔓延到四肢。
四、五月份是“蛇虫百脚”的活跃期,为避免惹“虫”上身,潘红英提醒:
1、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如需外出注意扣紧衣服领子、袖口及裤腿,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地面或草丛,最好在身上涂上防虫剂;
2.户外活动或劳作后,回家要及时沐浴、换洗衣服,重点擦洗腋窝、腘窝、会阴等部位的皮肤;
3. 有虫子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如出现发烧、皮疹,建议检查身上是否存在溃疡性焦痂。恙虫病不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不会“自愈”,所以需及时就医,尽早治疗。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张慧丽 通讯员 宋黎胜 徐安成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