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从巴以冲突到伊以循环式报复,中东被以色列再次搅动。
这不免让人悲观的想到,是不是第六次中东战争要打响了。
就在所有人纠结于中东战争的爆发与否之时,美国却又在悄悄行动。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前往中东斡旋。
至于这次美国想在中东达成什么目的,不得而知。
但我们可以参考两伊战争期间美国的做法,尤其是“伊朗门”事件就知道美国在中东的真实目的了。
暗流涌动下的中东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萨达姆的一声令下,伊朗和伊拉克这两个中东强国就此开始了持续八年之久的残酷战争,中东的天空上,满是战争的阴云。
而本就复杂的中东局势,又因为美国和以色列这一大一小两根“战争搅屎棍”的介入而变得更加地扑朔迷离。
自1979年,秉持着强烈反美立场的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上台后,在当时,“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美国和以色列不仅声援伊拉克,而且命令中央情报局向伊拉克提供情报。
以致于当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国是伊拉克的坚定盟友,与之相对,当时与伊拉克开战的伊朗,被公认为是美国眼里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但在1986年11月,一则消息的曝光彻底颠覆了当时国际社会“美国和伊朗不共戴天”的认知。原来,一家黎巴嫩的报纸在当时登出了一则劲爆的消息:
“美国通过中间人以色列,向伊朗秘密出售了数以千计的陶氏和鹰式导弹,帮助被伊拉克压制的伊朗取得战争优势。”
此消息一出,顿时让外界哗然。一直被视为反对伊朗的美国里根政府一下子陷入了严重的公众信任危机里,美国首府华盛顿等地纷纷爆发了针对里根总统的的示威游行。
许多美国人纷纷联想到了十几年前的尼克松前总统为赢得竞选而窃听对手的“水门事件”,因此在游行里,示威者大喊道:“你是一个优秀的演员,把自己扮演成了第二个尼克松!”
这个示威者说出了事实,毕竟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美国人民亦是如此。
因为根据后来美国方面披露的文件,这场被称为“伊朗门”的政治事件一方面揭露美国里根政府的执政黑幕,另一方面,更是将他代表的美国背后的暗黑本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伊朗门”事件:美、以、伊朗三方的龙虎斗
说起“伊朗门”事件,还要追溯到1982年的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入侵。
当时以色列出动了陆海空军共计10万部队,并制造了惨绝人寰的“贝鲁特大屠杀”,3500名难民惨死。
虽然此次入侵在联合国的调停下结束,但黎巴嫩人心中的复仇之火一直在熊熊燃烧。为了复仇,1986年黎巴嫩真主党组织派人在首都贝鲁特绑架了7名美国人质。
毕竟,“美国和以色列就是一体”在中东是广泛共识,而对饱受以色列战争摧残的黎巴嫩而言,报复美国就是报复以色列。
得知美国人被绑架的美国CIA局长威廉凯西,和时任美国总统里根顿时心急如焚,要知道,上一任美国总统卡特就是因为处理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不力,从而连任失败的。
所以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为了维护美国地球霸主的脸面。里根当即下令:被绑架的美国人质必须安全归来!
而经过美国CIA的努力,里根得知绑架美国人的真主党,其背后靠山就是伊朗。为了保住自己的政治生命,里根开始秘密派人和伊朗方面洽谈相关事宜。
伊朗方面由于深陷和伊拉克的战争之中,其杀手锏——美国制造的F14战斗机由于缺乏替换的零部件而被迫停飞。
在战争威胁面前,不得已,伊朗人向美国表示:
“只要美国同意出售美制武器给伊朗,伊朗就可以说服真主党释放人质。”
此消息被秘密传回美国后,里根总统和智囊团经过秘密商讨后,分析了以下利弊:
其一,政治上,答应伊朗要求可以改善美伊之间的关系,双方剑拔弩张的气氛可以有效缓解。同时美国被真主党绑架的人质也会安全归来,有利于里根政府的支持率。
其二,经济利益上,这是美国和伊朗之间有条件的军售,意味着美国政府和经手人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据维基解密揭露,负责该项事宜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诺斯和伊朗方面接收这批军火的大商人合伙,以接近3000w美元的高价将其卖给伊朗。
事后,除了参与秘密军火交易的诺斯等人获得了丰厚回扣之外,这批军火利润里,还有相当一部分被CIA绕过国会,私自挪用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用作行动经费。
以达到颠覆当时亲近苏联的尼加拉瓜左翼政府的目的。但天下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墙壁,当时伊朗领袖霍梅尼钦定的接班人——伊朗伊斯兰革命副领袖蒙泽塔里,他无意中走漏了风声。
原来,在一次家庭聚会上,高兴的蒙泽塔里不小心就秘密军售的事情说了几句,本来他并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偏偏他的女婿记下了这几句。
于是,几天后,这个大嘴巴的女婿没有管好自己的嘴,向自己的兄弟“伊斯兰解放运动“办公室主任哈什米绘声绘色描述了这一切,以显示自己的身份。
而作为一个极端分子,哈什米认为“伊朗是纯粹的伊斯兰国家,不能和异教徒合作”,愤怒之余,哈什米向黎巴嫩《帆船》周刊爆料了美国伊朗之间有着秘密军事交易的事情。
“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就有了本文前面的那一幕.......
美国露出了虚伪阴暗的真面目
当《帆船》周刊将消息刊登,还拿出了美国特使麦克法兰会见伊朗的代表的实锤证据后,美国里根政府立刻就陷入了舆论场上的漩涡里,短时间内,支持率从67%一路狂掉到46%。
其美国国内的反对者指出,里根总统和身后的美国政府违反了美国宪法。向全世界展露出了“说一套,做一套”的丑恶姿态,不仅绕过了美国国会,私自行动。
还公然违背了1982年到84年,美国国会高票通过的”波兰修正案“的内容:
即美国政府不能向外国反政府武装秘密提供支援。
而”伊朗门“事件的爆发不仅狠狠打了美国国会的脸,更是向外界诠释了美国”嘴上主义,心里生意“的丑恶嘴脸。
更糟糕的是,作为联合国话事人的美国,更是公然带头违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违背了联合国前不久通过的《关于对伊朗伊拉克两国实施武器禁运》的条例。
一方面说“伊朗是恐怖主义的温床”,让自己的盟国对伊朗禁运。但自己却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尽管美国自己名义上还对伊朗实施武器禁运。
美国,不仅不把自己的宪法、国会当回事,更是不把联合国的声誉放在眼里。而当美国国会要求调查此事后,其结果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中情局长威廉凯西“突发心脏病”,以快速去世逃过了审判。而麦克米兰则被判处两年监禁,处以罚金两万了事,国防部长温伯格虽然给自己狡辩,声称:
“我是无辜的,要和这种不公正的行文斗争到底!”但在确凿的证据面前,他竟然最后被判无罪,美国法律的“神圣”、“公正”就这样被自己所亵渎。
而在老布什总统上台后,以上被卷入“伊朗门”事件中的人物都被特赦。
就像神话里可以照射出魔鬼本质的镜子那样,“伊朗门”事件向全世界揭露了美国的黑暗事实:
即美国军方和政界的实权人物,在他们觉得“必要”的时候,会无视国会阻拦和民众反对,不择手段将自己认为的“伟大而正确”的事推进到底,即使那是见不得光的事。
“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潜伏》里谢若林的话语,来评价“伊朗门”事件中的美国,十分贴切。
所以对于美国国务卿前往中东进行斡旋的真实目的,不言而喻。
参考资料:
胡梦雪. 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政策研究
黄孜隽. 美国政治“门”事件中媒体的推动作用
王宇. 里根政府外交政策特点研究
孙晨旭. “伊朗门事件”与里根政府的尼加拉瓜政策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