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7日,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78岁的图灵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成为首任院长。出席成立仪式并发言的指导教师代表,为89岁的院士张钹。
值得注意的是,5年10个月之前的2018年6月28日,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彼时的姚期智是首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张钹为院长。
从人工智能研究院到人工智能学院,姚期智经历了什么?对于迄今唯一图灵奖华裔得主来说,姚期智担纲的人工智能学院,又将聚焦什么?
4月27日,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摄影 李派
身份一:78岁院长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FIT楼1-204室,是姚期智留给学生的地址。
在出任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之前,他的身份是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而在学生眼中,他还是这所学院最年长的全职教授。除了人工智能,算法、密码学、量子计算,都是他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113周年校庆之际,清华大学成立人工智能学院,要做什么?
答案是:聚焦“人工智能核心基础理论与架构”和“人工智能+X”两个重点方向,以高定位和新机制建设中国自主的“AI顶尖人才和原始创新基座”,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清华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和科研的单位之一。对人工智能学院来说,还有一个重要使命——立足国家战略布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吸引和汇聚一批世界顶尖人才,推动实现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打造垂直领域合作平台,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努力引领中国人工智能发展,建设成为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和创新高地。
记者注意到,在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之时,清华大学人工智能高端论坛同期举行。人工智能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等,成为深度交流的议题。
作为学院两大重点方向之一,“人工智能+X”到底是什么?
时间回到201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尽快在试点院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
7个月后的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指出人工智能正引发可产生链式反应的科学突破、催生一批颠覆性技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这份计划要求——推进“新工科”建设,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记者注意到,计划中还有一个“时间表”——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到2030年,高校要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这份计划印发两个月后的2018年6月28日,清华大学宣布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姚期智出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清华大学当时表示,人工智能研究院以未来人工智能的原创性基础理论为发力点,力求在探究智能本质的基础上,产生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成果。
身份二:图灵奖唯一华裔得主
姚期智是迄今唯一获得图灵奖的华裔计算机科学家。
作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图灵奖由美国计算机学会1966年创立,以计算机概念的创始人图灵的名字命名,每年评选出一至三名获奖者,与物理、化学、医学、经济学领域的诺贝尔奖齐名。
公开信息显示,2000年姚期智获得图灵奖的“贡献领域/获奖理由”为:计算理论,包括伪随机数生成,密码学与通信复杂度。
而在学术界更通俗的解读中,被誉为“世界现代密码学基础的奠基人之一”的姚期智,获得图灵奖的理由是——对计算理论做出的诸多“根本性的、意义重大的”贡献。
其实,早在1993年,他就率先提出量子通信复杂性,并基本完成了量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1995年,他提出的分布式量子计算模式,则成为分布式量子算法和量子通讯协议安全性的基础……
姚期智1946年生于上海,祖籍湖北孝昌。1967年,获台湾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72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3年后,又获得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1975年至1986年,他陆续在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教授。1986年至2004年6月,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度过了18年教学生涯。在此期间,他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在一份按图灵奖得主数量排名的高校名单中,姚期智执教过的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普林斯顿大学包揽了前四。而这份名单的第五名,则是姚期智攻读首个博士的哈佛大学。
2004年,年近58岁的姚期智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也是这一年,他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加入清华。“探索在中国培养国际计算机科学领军人才”,成为他肩负的使命。
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不管人在哪里,不管什么时候,都从来不会忘记我们是中华儿女。能在中国培养人才,能在中国做出一些前沿的科技的突破,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身份三:“姚班”“智班”创办者
回国之后,姚期智开启了一条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教学之路——从培养本科生开始。
2005年,他创办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与世界顶尖大学的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创新型学术人才。因这个班由他领衔并负责教学,也被称为“姚班”。
姚期智的学生、曾任职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的吴辰晔回忆,姚先生亲自上课,不停备课,以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科技动向。
“课程必须充满挑战性”,是姚期智对“姚班”的坚持。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现真正的兴趣和长项。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他还经常为学生创造科研和国际交流机会。
除了“姚班”,姚期智还创办了清华学堂人工智能班,并兼任首席教授。这便是与“姚班”齐名的“智班”。“智班”从2019年秋季开始招收本科生,当年的选拔方案显示仅招收25人。
姚期智还创办了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交叉信息研究院、量子信息中心。其中,交叉信息院是我国首个致力于交叉信息科学研究的教学科研单位。
身份四:放弃外国国籍的中科院院士
2017年2月,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我于2004年辞去美国普林斯顿教职,回归祖国,在清华大学投入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划时代壮举。多年来,得以培养我们的青年才俊,促进高端科研的开展,是我一生中感到最有意义的工作。能做回百分之百的中国人,我觉得万分欣慰与骄傲!”
2020年1月7日,姚期智领衔主编的教材《人工智能》在清华大学举办出版签约仪式。出席仪式的,还有另一位图灵奖得主约翰·霍普克罗夫特。
谈及这部教材的初衷,姚期智说了这样一段话——人工智能已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新兴科学之一,将对各个学科产生无比深远的影响。如何让中学生在科学启蒙阶段接受正确的人工智能观念,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正在探究的问题。“我们有责任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而对于清华学子,他有这样一段寄语——清华要培养的学生,不只是为了达到个人的事业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对整个世界、对中国的建设发展能起到积极影响。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