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咱们讲到了以色列国防军跟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之间的战斗状况。
按照以军的统计,仅在2023年12月10日之后,其在北线作战中就产生了至少500人的伤员;但是同期,以军“批准阵亡”的人数仅有5人。
所以以军在北线作战的阵亡/负伤比,就达到了惊人的1比100!
这一数据有多么离谱呢?
因为就是在真正意义上的治安战中,都不会出现这种奇葩数据;甚至于是大型械斗中,也未必会这么离谱。
毕竟真主党武装的战术素养大家都是知道的,它现在的武器装备也不是烧火棍,战法更是相当精炼。
甚至在北线与以军的地面交手中,真主党武装可是占据主动地位的,它可以选择时间、地点、方式、武器,来打击不同类型的以军目标。
与这样的对手交战,以军却说这边的阵亡负伤比是1比100?这简直是侮辱所有正常人的智商了。
所以,以军刻意瞒报阵亡数,隐藏了大量没有“批准”阵亡的数据是必然的。
而且以军做文章的还不只是阵亡数,它在负伤人员数量上也“大为缩水”。按照以色列国内媒体通报的以军负伤数,以军公布出来的数据只有以媒统计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
所以,以色列军队在现在它承认的约4000人的战斗损失之外,究竟还隐瞒了多少损失?
如果是在以往信息比较闭塞的时代,以色列的媒体机器发动,大家可能确实就被蒙住了。
但现在加沙的卡桑旅能够放出大量的打击图像,而北线的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也是每战必有记录,以色列的那套把戏就不灵了,甚至于很多时候都是自相矛盾,接连闹笑话。
比如其在北线的战斗状况,它是尽一切可能封锁消息,但凡是能憋住的战斗,都是一定要封锁掉的。
如果实在是封锁不了,那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承认死亡——反正大家都可以负伤嘛!
只要人没有被打死,那么就有“构”的理由,毕竟以军地面部队在加沙的人已经丢大了,再去黎巴嫩南部找不痛快,它还是相当忌讳的。
这就有了4月17日当天的战斗中,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向以军的侦察连驻地,接连打出了两发反坦克导弹,后来又补了一架自杀式无人机,这些弹药都炸在人堆里了,但以军只承认有18人负伤,就是不死人。
咱们当时便调侃说,以军这是头掉了,也得给你按负伤算,只要不“批准”阵亡,那就“死不了”。
真要想争取到“摇号”名额,那可不简单——至少不是随随便便一个大头兵,就能给你“批准阵亡”的。
结果以军憋了几天,可能是觉得这人堆里接了两发导弹和一架无人机,要是实在不报出个阵亡者,也交代不过去。
所以,它还真“批准”了这次战斗中的一名阵亡者,使得本次战斗的阵亡负伤比终于从0比18变成了1比17。
可是,有幸被“批准阵亡”的这哥们又是何方神圣呢?
原来是以军第6预备役步兵连第8103营的副连长——多尔·齐梅尔上尉,而且这哥们挂了后还“官升一级”,被追授为少校。
这又是老把戏了,一共炸了18个人,其他17位都是“负伤”,好不容易死了一个,还是带队的副连长,您说巧不巧?
而且不光“批准阵亡”了,军衔还能追授一级,您说气不气人?
可也别不服气,毕竟多尔·齐梅尔少校在真主党的2枚导弹和1架自杀式无人机袭来时,是用自己的脑袋硬接下来的,扛住了大部分的伤害。
要说咱IDF到了北线,那可真是人均练就“金刚不坏”神功,就这样去硬接了,那也只是“脑部重伤”,硬扛了好几天才被“批准阵亡”。
如果要是上边不“批准”,就算脑袋被炸飞了,那也可以“活着”嘛!
而且按照网上以色列支持者的说法,以军军官有着“身先士卒”的作风,都是带头第一个上的,所以军官阵亡率高。
就像这种自己抱团聚堆而被敌方火力集火的情况下,照样是军官“身先士卒”,用头去硬接伤害,基本防住了99%的伤害,无奈最后那1%没防住,“侥幸”才导致了这位少校的阵亡。
在这种情况下,人家被“批准阵亡”了,也不能有什么不服气的!
其他“受伤”的13名以色列国防军军人以及——在定居点居民早已撤离,自己却不走,还专门跟军队聚在一起的4名“受伤平民”,可能是自己的身份不够,没有够得着“身先士卒”的门槛,所以暂时就只能先“负伤”了。
而且有一说一,以军的“负伤”名额也是有限的,别说给你定个重伤和中度负伤了,就是轻伤那也是“来之不易”。
最近在约旦河西岸,就有一名以色列预备役士兵“踢旗被炸”,然后这哥们后来只是“轻伤”。
要是没被视频拍到,说不定还是生龙活虎一条好汉。
在这种背景下,除了多尔·齐梅尔少校被“批准阵亡”外,其余17名负伤者至少挤进了“负伤”名单,头掉了也还能“活着”,那也是一种IDF式的幸福。
只是我们不知道这样“幸福”的IDF军人,亦或是那些连军人身份都不给的“武装定居者”,又有多少人?
或许将来会漏出来一部分“幸运儿”,但更大可能是它的实际名单外界是永远不会看到,而被掩盖在“IDF继续天下无敌”的迷梦中了。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