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137~138)

《菜根谭》(137~138)

00:00
14:35
亲爱的家人们大家好,很高兴又能够和家人们一起来学习经典,一起来承传圣贤的智慧。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菜根谭》,《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136.思想清醒事理才明,事理明了,办事才会更加知道攻守进退。“明世相之本体,负天下之重任”,人要能洞察现象的虚幻变化,看清事物的本质,才能够去承担重责。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原文】 念头昏散处要知提醒,念头吃紧处要知放下;不然恐去昏昏之病,又来憧憧chōng之扰矣。
【注释】昏散:迷惑散乱。 提醒:从一旁指引,促使注意。昏昏:头脑迷惑。憧憧chōng:心意摇摆不定。
【译文】头脑感到昏沉纷乱时,应该平静下来让它清醒;工作烦琐情绪紧张时,要懂得把工作暂停一下,以便使情绪恢复镇定轻松。否则恐怕刚从昏昏沉沉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又马上处在思绪摇摆不定的困扰当中了。 一个人努力工作创造事业固然很重要,但不可过分的劳累紧张,否则把弦绷得太紧了,就会有突然断裂的危险,虽然每日劳碌辛苦,但成效却不见得明显,有时还会适得其反。有一个修学的僧人到法堂请示禅师,他说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在您的座下,我觉得没有人比我更用功了,但为什么就是开悟不了呢?”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他说:“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放进去,让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修学的僧人照办去了,没多久就跑回来说道:“禅师,盐块已经装进去了,但是它化不了。葫芦的口又太小,筷子伸进去也搅不开,看来我还是没有开悟。”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就溶化了。禅师慈祥地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又摇不动,搅又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呢。”修学的僧人就觉得很奇怪,问道:“难道不用功反而可以开悟吗?”“修行如同弹琴,弦太紧会断,太松又弹不出声音。”禅师继续开导道,“持守中道,抱平常之心,才是悟道之本。”僧人于是当下大悟。适度的紧张和必要的休息,都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策略。工作要讲方法、有效率,不能认为整天忙忙碌碌就是有成绩,工作紧张而又条理清楚,收效显著才称得上是有效率。同理,一个人要学会自我调节,劳逸结合,才能够 符合“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137.快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
【原文】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注释] 拂心:不顺心。
【译文】 当一个人受到恩宠的时候,灾难往往伴随而来,因此在志得意满之际应该见好就收,及早回头;而遭遇失败挫折或许有助于日后的成功,所以在不顺心的时候不可以轻言放弃。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事物在达到极致之时,每每峰回路转,形势逆转。急流勇退的道理人人皆知,但能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少之又少,而这一念之差所导致的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在杀戮开国功臣的汉代,张良选择功成身退所以幸免于难,而韩信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官位所以招致杀身之祸就是最佳例证。为什么不能做到功成身退呢?因为快意时不想放手,还是有贪求在内。在现代也一样,不论是处在生产与管理系统中的那个职位,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和任何境遇中,都应该把握好自己,珍惜现在,在本位中,毫无怨言地尽职尽力,随遇而安。这样,就会收获很多的智慧与经验,从而有助于在日后负担起更重要的工作。 随缘顺事与安于现状,乍看十分相似,实质却有着很大的差异。随缘顺事是积极的、主动的,而安于现状则是消极的、被动的处世观,意味着一个人只能浑浑庸庸地混日子。 因为人们总是贪恋名位,不愿舍弃所拥有的一切,结果往往便会招致灾祸。此外,俗谚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挫折可以激励人向上,让人从中学习经验,累积成功的条件。和大家一起来看看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早在1821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这种灯用炭棒作灯丝。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并不实用。因此,爱迪生就暗下决心:“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他的实验开始着手于灯丝的材料: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用钌、铬gè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也就会被烧断。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就这样,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爱迪生面对失败,面对所有人的冷嘲热讽,没有退却。他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1879年10月,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麦肯基剪下一缕交给爱迪生。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麦肯基说。这句话深深的触动了爱迪生,但是他明白,头发与胡须的性质是一样的,所以并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爱迪生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他下意思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突然,他又有灵感了,喊道:“棉线,为什么不试试棉线呢?”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爱迪生把棉线放在u形密闭的坩埚里,用高温处理。然后用镊子夹住炭化的棉线,准备将它装在灯泡内。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总算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接通电源后,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这盏电灯足足亮了45个小时,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后来1879年10月21这一天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标志着可使用电灯的诞生。“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这句话在这里是最好的验证,也终将激励更多的家人,在逆境和困难中鼓起人生的风帆继续奋力前行。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