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之城有三层含义,第一层的意思是城中有个金融城;第二层可以理解为城府,这个片名有‘局中局’‘计中计’的含义。”与编剧卞智弘的对话,从热播剧《城中之城》片名的多层含义延展开,“这部剧还有另一层含义,即‘诚心’,有人在里头看到的是辉煌,有人看到的是困局,如何走出困局,找回初心,是第三层要思考的问题。”
《城中之城》改编自上海作家滕肖澜的同名小说,由卞智弘、吴楠、田雨三位编剧共同操刀,是一部描摹2018年前后上海金融业众生相的作品。开播以来,收视一路高涨,CVB中国视听大数据第一周平均收视率破3;CSM数据也显示,仅前八集电视端观众规模已达1.29亿人。
从原著小说到剧本,《城中之城》如何变成今天的样子?编剧如何解读剧中人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编剧之一卞智弘。
《城中之城》海报
时间回到2021年底,三位编剧正式接到出品方兴格传媒及导演滕华涛的邀约。“小说原著我们并不陌生,是一部非常好的现实主义金融题材作品,从小说到剧本,三位编剧一起花了20个月的时间。”金融题材难啃,是卞智弘一贯以来的感受,在《城中之城》之前,他也曾受邀写过金融题材的电影剧本,“干到半截了,却因为各种原因停了下来”。
在他看来,原著小说最大的特点在于打开了一个走进金融业众生的口子。“小说不是从市场角度去写最炫目的股市大战,作者关心的是行业里的人性与人物关系。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底座,她从银行的角度入手,去银行蹲点、体验生活,通过银行跟所有金融机构都搭上了关系,由此折射出10年来金融变革中职场百态。”对于《城中之城》这部电视剧,卞智弘说,编剧们希望打造一部金融题材现实主义的作品。“三位编剧非金融专业出身,创作时我们进行了大量学习,采访、看资料,找金融顾问时刻把关,尽可能做到戏剧真实,让剧情及人物关系的推进合情合理。”
剧照
10年前,卞智弘就把市面上几乎所有优秀商战片和金融题材影视剧都看了一遍。“金融题材留下来的好剧、好电影非常少,我最喜欢电影《华尔街》和合拍片《股疯》,它们都是现实主义的作品。”拿到《城中之城》这个命题时,他期待在改编过程中,能够让观众产生对金融的兴趣,并对剧中的一些选择有所思考。“金融领域很复杂,有些事在这个地方是合理的,在那个地方就不合理;有些事在2015年是合理的,但2023年、2024年不会发生。我们在原著基础上进行创作,观众可以在剧中看到金融领域的大致规律,更重要的是剧中的人物故事。”
看过原著和电视剧的观众会发现,剧中多出了“田晓慧”和“沈婧”两位主要人物,这也是编剧们有意为之。“原作以赵辉为中心,现在是赵辉、陶无忌和田晓慧这三个人物发动机,这是我们改编时最使劲的地方。”卞智弘说,相比原著小说里的苗晓慧,剧中的田晓慧有自己的故事线与成长历程,“加了她,更能把陶无忌这个人物塑造起来。”
剧照
《城中之城》中,赵辉与陶无忌是师徒关系,两人既是两代金融人的代表,也是时隔20年的对照组。“在赵辉、苗彻的青春时代,他们经历了狂飙突进的大发展时期,有些人半道就倒下去了,有些人会成为戴行这种‘九正一邪’的人。陶无忌以‘小白’身份初入社会,不断面临两条道路的选择,到了他这一代,若不坚守金融领域的安全监管,就会带来金融腐败、金融危机。所以赵辉看陶无忌,有‘你是我的时光之砂’这样的感悟。”
电视剧播出后,由主演于和伟、王骁、冯嘉怡、涂松岩组成的“金融F4”成功出圈。剧中赵辉、苗彻、苏见仁、谢致远四位老同学之间的对手戏,也让观众看到不同身份、处境的金融人之间的博弈与较量。卞智弘也在追剧,同时留心网络上的观众反馈。“观众的分野很大,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部偏严肃的剧,给大家看一些奇观、一些价值观的选择,最后会有一点思考。它就像一面镜子,而不是一本说明书。通过金融人的选择、困境,白衬衫会不会掉灰、良心会不会疼,可能会使观众看到自己的生活和选择,这是我们的初心。”
剧照
“《城中之城》中,最复杂的人物是赵辉,原著写得最好的是赵辉,我们写得最好的也是赵辉,他会是一个经典形象的人物。”卞智弘不喜欢用“人设”一词来形容笔下的人物,“赵辉也好,陶无忌也罢,没有一个人物是单面的、概念的。微博上有一个评价,我觉得很到位,有人说于和伟演出了一种‘悲壮的委屈’。”
回到本剧片名,卞智弘觉得,赵辉最后能够走到“城中之城”的第三层,“有些人被困在局中局、计中计之中,但赵辉会从迷茫中走出来,会认识到如何走出困局。”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