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量子科技”种庄稼:一场拙劣的骗局

用“量子科技”种庄稼:一场拙劣的骗局

00:00
03:31

用“量子科技”种庄稼,就能实现增产增收?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调查》记者曝光的“量子”新骗术,引发广泛关注。

据报道,春耕农忙时节,一些商家在广大农村推销一种宣称可以通过量子技术给农作物种子赋能的高科技产品。商家宣称,用了他们的机器,不仅能给种子赋能,实现抗病抗灾、增产增收,生活中的各类物品都可以赋能:眼镜赋能度数不增、鞋子赋能脚步轻快、手机赋能祛除毒素……对此,中国科学院专家提醒,所谓在农业种子或者日常用品上使用量子技术,这是目前根本无法达成的,大家不要受骗上当。

还记得披着量子科技外衣的“蒙眼识字”骗局吗?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量子科技赋能种子”与“蒙眼识字”本质上并无二致,都是打着高科技旗号收割“智商税”的骗术,都是不折不扣的伪科学,而且骗术非常低级、拙劣。

量子科技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前沿科技,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但这并不意味着量子科技就能像某些商家宣传的那样,被轻易地应用到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其实,目前量子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在通信、计算和精密测量等领域,距离走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深入田间地头,还有相当长的距离。说白了,目前所谓的农业种子或日常用品上使用量子技术,纯属无稽之谈。

类似骗局近年来屡屡出现。2021年3月,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仅在一年时间里,全国范围内就涌现出两千余家各类“量子企业”,将量子力学原理与化妆品、农业、食品、服装、汽车等行业强行“联姻”,制造出令人眼花缭乱的“量子商品”,比如“量子鞋垫”“量子眼镜”“量子化妆品”“量子保健品”等。这些商品的真实效果无从考证,其背后的技术支撑更是无迹可寻。

不难发现,那些声称可以用量子技术给农作物种子赋能的商家,实际上是利用了人们对高科技的敬畏、好奇和无知,进而坑蒙拐骗。同时,商家还利用了部分农民爱占小便宜的心理,第一年免费试用,尽量把面铺开;第二年“愿者上钩”,收割“智商税”。这实际上在赌一个概率,农作物产量有波动很正常,只要第二年产量提升,总有农户认为是量子赋能起了作用,从而吸引更多的人上钩。

从报道看,这类坑农害农的“量子”新骗局,已在河南平顶山、黑龙江双鸭山、河北唐山等地冒头,须引起高度警惕。一方面,相关部门应重拳出击,严厉打击此类违法行为,斩断“坑农黑手”。另一方面,科普工作亟待加强,科技工作者、媒体以及社会各界应携手走进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科学知识,揭穿伪科学的外衣,让广大农民具备识别此类骗局的能力,让这些假技术、伪科学无处藏身。


主播:姜雪媛

责编:张齐 姜雪媛

文案:陈广江

编审:郑宗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胡大瞎子

    早几年就是纳米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