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序品笔记一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序品笔记一

00:00
04:11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序品笔记一
今天要提到《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这部经是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印心传承缘起的重要经典依据。
为什么要提到这部经呢?不同于《维摩诘经》一开始便说佛国净土之行,《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却是在末后第七品,详细讲到了往生净土的方方面面。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可以说是对释迦摩尼佛四十九年说教作了一个总结归纳。此经核心内容为心传见性,成见性佛,也名知见佛。
这里暂且分享一下蓮托阅读这部经前面六个目录内容简略笔记,对第七品往生章以后再单独列出。
先看序品。
一 ,序品说东方震旦国中央有个五宝台山,为文殊菩萨道场。懂历史的大约知道,古印度称我国名震旦,而文殊菩萨的道场便是五台山了。
二,中国史前文明青帝伏羲氏,炎帝神农氏以及黄帝轩辕氏都是观世音菩萨,分别以三禅梵王天身,二禅梵王天身,欲界第二天王帝释身从天宫隐没,下生人间,示天文五行,吉凶八卦术;示地利农业,百药医助人气;示人伦心法,五常德正人身。三皇大兴天地人三才,依俗说法,示第一义。所以中国人和观世音菩萨有着甚深的缘份,末法时期,释迦摩尼佛在此世间流传的佛法,其他余佛的法缘逐渐消失,唯独观世音菩萨天地人三才之法,在中国得以长久化益。
《决疑经》言:是三王者,成强三才,说人性德,依俗说法,示第一义。皆是观音大悲应化,故此国观音有缘。末法世中,我法流布,余佛缘灭,唯流观音,化益永世。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