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院长黄益平: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寻新记

北大国发院院长黄益平: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寻新记

00:00
08:57

嘉宾名片

黄益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23年10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黄益平受邀参会并发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受访者供图

谈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黄益平不止一次向记者强调提高效率、提升总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新质生产力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关键的一点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建设新型产业体系。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需要转向创新驱动,以数字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将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带来新的机会。

“四川经济发展正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发展方向加速演进。”在黄益平看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四川提出坚持创新是核心、产业是基础、绿色是本底,是紧紧扣住了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等发展要素实际。

封面新闻: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

黄益平: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提高效率、提升总要素生产率。“新”的核心是创新,包括科技创新、经济创新、企业创新、行业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等各个层面的创新。如果说过去的增长模式是低成本基础上的要素投入型增长,未来的增长模式则应是创新驱动型的增长。创新既可能创造出新的产业、新的业务模式和新的产品,也可以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活力,让其“老树发新芽”。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阶段,随着低成本优势消失、全球化政策出现逆转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创新活动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引领力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受访者供图

封面新闻: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什么?

黄益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关键的一点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建设新型产业体系。决定创新成效的因素既有对创新活动的投入,也受知识产权保护、市场主体活跃程度等一系列因素影响。

能不能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观察创新发展的重要指标。数字经济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机会。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正在有效对冲劳动人口减少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压力。数字技术既能提高效率,也完全有可能减轻成本上升的压力。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国博弈日趋复杂和多变,合作与竞争并存。数字经济正迎来向纵深发展的机遇期,中国数字经济的强项是应用方面。电商、短视频和移动支付在中国市场非常顺畅地推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非常重要的支点。

数字经济时代,我国企业在消费互联方面具有优势,但在产业链、供应链方面,真正成规模、有影响的企业还是太少,但很有潜力。在数字经济发展好的国家,会涌现出世界级的国际大公司,这是我们需要赶超的地方。

封面新闻: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黄益平: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政府应该着重干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克服市场失灵这两件事。

首先,要保持开放。当今的创新需要借鉴利用的技术和能力是世界范围内的,因此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要主动利用多边贸易框架,维护开放、公平、透明的国际贸易体系。客观地说,我们生产经济实惠的电动车、锂电池和光伏板等产品,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可能是有益的,我们应该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和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推动多边框架,维持一个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

其次,要提升国内消费需求。提升国内消费既有短期方式也有长期方式,关键是增加居民收入。要让老百姓的收入在国内收入中的占比大幅度上升,让收入分配变得更加平等,还需要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地改善。在中国经济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以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过程中,消费在经济结构中的占比会逐步增大。如果国内消费需求得到较大提升,很多新产品和传统产品可以转为内销。

再次,产业政策着力点要注重创新链前端。从产业政策角度看,支持创新的重点应该放在前端,放在创新的部分,而不是将更多的资源放在生产端。产业政策要支持技术的突破,而不是产能的复制。与此同时,产业政策不要限制竞争,让创新发展更市场化,政府应该着眼于帮助行业克服一些所谓的卡脖子领域和技术。

封面新闻:四川应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黄益平:当前,四川经济发展正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发展方向加速演进。四川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创新是核心、产业是基础、绿色是本底,这是紧紧扣住了四川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等发展要素的实际。

作为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既不靠海也不沿边,但依托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优势,从“蜀道难”到“全球通”。因为开放,成都不断缩小与世界一线城市的距离。成都重塑对外开放新格局是四川持续增添内生动能和外向活力的一个缩影。

在产业发展方面,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是四川的六大优势产业,目前晶硅光伏、动力电池、钒钛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也十分强劲。拥有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充分利用对外开放区位新优势,四川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具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条件。

数字技术将来很可能将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在以创新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对于四川来说,能否弯道超车,抓住数字化这个机会很重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