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深圳市卫健委发布视频《霸总剧里当医生,我只是他们play的一环》,引发网友热议,相关词条登上微博热搜第五名。
这条短视频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科普了乳腺癌趁早治、白血病不能献血、恶性黑色素瘤要尽早治疗、胃癌要及早筛查等多个知识点,被网友称赞“好上头,看得想充会员”。
深圳市卫健委视频
当日下午,红星新闻独家专访深圳市卫健委短剧编导刘嘉林。据刘嘉林说,他们并非专门拍摄“短剧”,只是借用这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科普宣传,“用大家喜欢的形式,把知识塞进观众脑子里”。
包括刘嘉林在内,幕后团队多是年轻人,本身就是短剧用户,也比较了解年轻人的偏好。视频登上热搜,在团队意料之内,下一步他们还会对视频体裁、形式做更多尝试和探索。
以下是红星新闻与刘嘉林的对话内容。
用巧妙的手段传播知识
记者:为什么采取短剧的形式?
刘嘉林:首先它不算短剧,以我自己对短剧的了解,它需要剧情连贯。我们更偏向当下很火的一个形式,就是正常人穿越到“霸总”短剧里,它更像是吐槽或者搞笑视频。想拍这个的原因,还是扩大传播,我们目的还是用大家喜欢的形式,把知识点灌输到观众脑子里面。
刚过去的15日~21日是肿瘤防治宣传周,肿瘤防治宣传本身会比较沉重,大家觉得离自己生活比较远,会有幸存者偏差,觉得跟自己关系不大,受众的认知比较难对齐,所以我们就选了这种形式。
首先让大家看,看完之后还能得到一点知识:知道肿瘤要早防、早筛、早治,初期肿瘤要积极治疗,像黑色素瘤这种很具体的,遇到了应该去切除,防止它进一步扩散。还有,肿瘤不会通过血液输血的方式传播,都是受众本身的一些误区。
记者:写这个本子的是年轻人吗?
刘嘉林:大部分写这个本子的创意,是“95后”,他们特别喜欢看抖音短剧,喜欢刷小红书。制作视频的团队其实就是编剧、执行导演、摄像跟剪辑。我们其中一个演员是医生,“口口医生”,她在b站很火,平时会做很多科普,本身是皮肤病科的医生,会做一些皮肤相关的科普。我们的b站上也有很多短视频,形式也挺活泼,比较符合现在的风潮。
记者:视频进热搜前五,有满足预期吗?
刘嘉林:其实我们对这个东西本身没有太大期待,之前我们也做过一些上热搜的视频,上热搜开心,但不太意外。现在我们做这种热点传播跟以前不一样,公众号时期一个东西能火好几天,但现在热点周期很短,可能明天这个视频的热度就下去了。所以热搜上也就上了,但是仍然要努力,我们现在是这么一个心态。
记者:对于这种比较跳脱的短剧,后续还有更新计划吗?
刘嘉林:可能还会拍,但应该不怎么多,我刚才也说了,整个短视频媒体、自媒体的形式发展变化特别快,所以我们可能会在这个基础上再去做尝试,后面还会出别的新东西。毕竟它可能就火这么一小段时间,然后观众也会看腻。
科普视频也要有“情绪价值”
记者:感觉你们比一些普通mcn还要卷?
刘嘉林:是这样子的,因为“深小卫”本身以活泼、接地气、懂打工人的心为话题点,或者说亮点,所以要一直保持,才能把科普工作做好,因为受众已经对“深小卫”这个形象有预期,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卷”。
记者:会觉得压力很大吗?
刘嘉林:其实做媒体这行压力会一直很大,因为没有一个成文的公式可以一直用,需要根据受众变化去做调整。但其实也蛮有乐趣,因为拍东西本身趣味性挺高。
拍摄的过程中,就会觉得这种台词说出来好害羞,看演员说台词的时候,我们自己觉得挺尴尬的,但是看完之后大家都觉得蛮喜欢,还是挺有成就感,毕竟你做这个东西大家愿意看一下是吧?想要传播的一些知识点大概也能接收到。
“深小卫”工作室
其实现在我们做健康科普,更多是把一些很基础的健康意识传递给大家。过于高深的一是有门槛,二是大家的接受程度不太一样,很难说会不会有抵触心理,所以我们更多的就是做大众性的科普,把这些很基本的健康常识先普及起来。
记者:这种大众的健康科普,看起来知识门槛没那么高,但其实传播门槛似乎不低?
刘嘉林:对,毕竟我们上网追求的是放松。首先是放松,网友打开这些平台、APP的时候,可能已经决定了想要看什么,所以不能以太强的目的性把这个东西塞给观众。就比如说我把你按在这儿,给你做健康宣教,吸收效果不一定好。
现在大家工作很累很卷,打开视频平台就想放松一下,想吸收的东西可能白天已经吸收了,比如工作上的需求,又或者很多情绪,回家之后就不太想再往脑子里面灌一些很硬很干的东西,所以我们就一定要用这种奇怪的形式,让他看得下去,开心、有情绪价值,观众又比较能接受,我们就一直在尝试这种形式。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