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有所思,学有所获。4月20日,郑州外国语中学的40多名师生,在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和荥阳青台遗址开启了一场“穿越”历史的研学之旅,从展厅到考古工地,从知识理论到动手实践,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呈现在博物馆的厚重历史,更在考古工地的实践中深化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
观展厅,探寻深厚历史
“这里是郑州旧石器文化展厅,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馆研学之旅的第一站。”上午十点,在讲解员的引领下,郑州外国语中学师生走进考古博物馆,聚集在陈列着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展台前。大家围成一排,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仿佛穿越时空,同来自数万年前的人类先祖“对视”。还有学生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着感兴趣的内容。
在郑州百年考古展厅和中华牙璋展厅,师生们继续探索着历史的奥秘。讲解员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复杂的考古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们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特别是“象棋中的楚河汉界渊源与河南荥阳的汉霸二王城”等古今结合的知识点面前,讲解员将遗址文化与人们生活中的娱乐项目巧妙连接起来,让同学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这段历史。
做手工,传统文化融合现代审美
展厅参观结束后,师生们来到二楼的活动室,参加扇绘繁花DIY活动。工作人员为每位同学提供了团扇和制作材料,让同学们各施所长制作团扇。在这个环节,学生们展现出了极高的创意和热情。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植物图案,用胶水将花草粘贴到团扇上,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品。“因为我平时喜欢画画,所以我还打算回家之后在上面绘画动漫人物,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郑州外国语中学2026届七班的李桐宇说到。
进工地,考古实践长见识
青台遗址是一处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大型聚落遗址,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3重环壕、北斗九星天文遗迹、展现不同文化融合的公共墓地、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瓮棺葬、中原地区史前最早的土坯墙体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的文化遗物。尤其是青台遗址北斗九星天文祭祀遗迹,是目前国内保存状况最好、最早的有关北斗九星天文现象,对于揭示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展示黄河先民创造的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传说中的青台遗址”早就引起了广大青少年的强烈兴趣,下午,师生们就乘车来到荥阳青台遗址,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了解青台遗址深厚的文化底蕴,见证文物修复师的“修复魔法”,并参观了北斗九星祭祀区、墓葬、房址、环壕等文物遗存。
年级长杨莉告诉记者,“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孩子们近距离地接触文物,不仅拓宽了视野,也增加了知识储备。同时,通过这个活动老师们也发现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孩子地理知识的储备就非常的丰厚。更重要的是,孩子们通过交谈分享自己知道的知识,这很好的提高了孩子们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