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丹尼特是当代最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哲学家之一,对意识、自由意志、宗教、演化生物学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与理查德·道金斯、山姆·哈里斯及克里斯托弗·希钦斯一同被称作“新无神论四骑士”。他的多部作品已被翻译为中文,包括《自由的进化》《意识的解释》《我是谁,或什么?》《达尔文的危险思想》等,在中国读者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1942年,丹尼特出生于美国波士顿,他在黎巴嫩的贝鲁特度过了童年。1963年,丹尼特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并与苏珊·贝尔结婚。两年后,丹尼特获得牛津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哲学家蒯因和吉尔伯特·赖尔。牛津的求学生涯让丹尼特横跨多个领域的天赋初露峥嵘——他不仅成为学生中才华横溢的雕塑家,在酒吧弹爵士乐挣零花钱,还声称将“第一个飞盘”引入英国。也是在牛津,丹尼特第一次对人类的大脑产生兴趣。当时,牛津大学的哲学家约翰·卢卡斯发表了一篇论文,认为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说明人脑并不能像机器一样运作。这和丹尼特的看法相左,拥有强烈批判精神的他将自己之后的整个职业生涯奉献于反驳这一观点的事业。
批判的锋芒是丹尼特带给许多人最深刻的印象——在哈佛就读时期,他就被称作“蒯因的批评者”。2013年,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他表示:“不存在一种礼貌的方式,来告知人们他们其实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一种幻想”。作为一位坚定的无神论者,他最负盛名的观点是认为人类不过是一台运行算法的计算机,在1991年出版的《意识的解释》一书中,他详细阐释了这一点。而在《从细菌到巴赫再回来》一书中,他也认为广为人们相信的自由意志是一种幻想,随机性在人类决策中发挥的作用比推理、价值观、性格等重要得多。不过他也认为,自由意志是一种“必要的幻觉”,没有它,人类社会也很难良好地治理。
这些旗帜鲜明的观点常常被认为具有冒犯性——尤其是对于宗教的捍卫者。不过,这也让他和理性的捍卫者们团结在一起。1971年,丹尼特来到塔夫茨大学担任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20世纪70至80年代,他结识了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与计算机科学家道格拉斯·霍夫斯塔特,这两段友谊对丹尼特的思想带来了关键的影响。和道金斯相似,他们都对宗教在当代文化中的影响抱有警惕。丹尼特认为宗教是一种“谜因”,会不断传播,而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宗教的价值已不存在。丹尼特与侯世达则是思想上的坚固盟友,二人合撰了对哲学界影响深远的《我是谁?或什么》。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丹尼特更多地从进化论的角度看待此前有关人类意识的问题。他认为自然选择是人类进化的压倒性决定因素。1995年出版的《达尔文的危险思想》提出了一个非常激进的论点:人类社会的种种行为,其底层“算法”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一做法进一步对诸如“意识”“自由意志”“信念”等词语祛魅,强化了对目的论的削弱,也招致了更多的批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批评者是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斯蒂芬·古尔德,丹尼特也毫不示弱,他在《达尔文的危险思想》中花大量的篇幅批评了古尔德。
尽管丹尼特讨论的话题重要且晦涩,但他的写作却清晰易读,像《自由的进化》这类作品的销量出奇的好。对于自己畅销的作品遭遇的批评,他通常并不会恼怒——除非当他的基本信念被质疑,比如有人对科学和理性抱有根本性的敌意。据英国《每日电讯报》,丹尼特在塔夫茨大学办公室的门上贴有一句话:“成功是不够的,还要证明其他人是失败的”。在哲学生涯中,他对思想史上的绝大多数“大人物”——乔姆斯基、约翰·塞尔、古尔德等人都发起过冲击。
参考链接
1.Daniel C. Dennett, Widely Read and Fiercely Debated Philosopher, 82, Dies
Dennett, fiery atheist philosopher who saw human brains as ‘programmes’ – obituary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