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上的“蓝白花”

操场上的“蓝白花”

00:00
01:37

魏佳和孩子们一起将扎染好的方巾、衣服挂在细绳上。卢静摄

4月19日,桃江县修山镇修山小学洪山教学点的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走出教室,在操场上上了一堂有趣的扎染创意体验课。

洪山教学点地处偏远,是为了方便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而设置,目前仅3名学生。2018年起,益阳日报社志愿者发起了一项公益倡议“周五课堂”,利用每周五的时间组织志愿者到这里支教,关爱孩子们成长。

扎染是一种民间传统又独特的染色工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天,参加周五课堂的志愿者魏佳,为孩子们详细介绍了扎染的特点及制作工艺等基础知识,展示了从洗布、折叠、捆扎、染布到晾晒成图的一道道工序。

在魏佳手把手指导下,孩子们将白色的小方巾、衣服折叠起来,用橡皮筋、木棍扎捆,浸泡在一个装满“板蓝根”的容器中,数分钟后冲洗、晾干,再将木棍和橡皮筋取下来,晾晒在细绳上。

孩子们边听边看边动手,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将小方巾绑成糖果的样子,有的绑成三角形,有的则设计成毛毛虫的模样。完成了绞扎、浸泡、染布、晾晒、拆线等工序后,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剪掉橡皮筋,将小方巾、衣服慢慢展开。“哇老师,您看,我的像一个盾牌。”“我的是一幅水墨画。”孩子们欣喜地发现,一时间,操场上“开”出了形状不一的“蓝白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