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德性教育和生命教育很关键,即教育每位学生,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既要维护自身的权利,也要不干涉、影响他人的权利
关于网传“湘潭大学有学生被投毒死亡”,4月20日凌晨,湖南湘潭市公安局雨湖分局发布通报,在读研究生张某某疑似被投毒致死案告破,张某某在校同寝室的周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目前周某某已被刑事拘留。
↑湘潭大学琴湖学生公寓。图据澎湃新闻
此前,湘潭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网传“偷外卖被投毒”不属实,其他情况仍在调查中。现在看来,学校回应中所称的“不属实”,可能是“偷外卖”不属实,当事人家属也斥责“偷外卖”是谣言。而警方的通报,基本确认了这名学生死亡是刑事案件,同寝室同学有重大作案嫌疑。这也再次警示,加强对大学生的德性教育、生命教育至关重要。
大学生因琐事杀害同宿舍同学的,并非个案。由于发生在大学生之间,甚至研究生之间,每一起案件,都引发了舆论关注。本来,这些极端个案,应是对大学生的警示,不要以身试法,伤了同学也害了自己,但遗憾的是,类似案件还是再次发生了。
这其中或许存在两方面误判,一是都误以为大学生、研究生作为高学历人才,应该有更强的法治意识,哪怕发生了极端案件,也认为只是个案。然而,即便是个案,也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不仅需要做好面上的教育工作,也要关注个体的发展需求。二是都误以为大学生有自我教育的能力,会从其他极端个案中吸取教训,调整和同学的关系,这可能也是过于理想的看法。
中国青年网曾就大学生宿舍关系话题,对全国9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2.28%的学生与舍友曾经发生矛盾;与舍友发生矛盾时,47.81%的学生会选择“积极沟通”。换言之,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在与舍友发生矛盾后,并没有采取“积极沟通”的方式。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有人可能觉得“负面”,反映部分大学生缺乏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因此不愿意过多强调。事实上,极端个案的发生提醒我们必须直面这一现实问题。
近年来,我国有的高校采取由同学自主选宿舍,或根据同学的生活习惯、作息习惯、兴趣爱好等匹配室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宿舍、舍友的满意度,得到了舆论点赞。但也有人认为,过寄宿制生活,就要培养集体意识,大学生就要学会如何与舍友相处。不得不说,这是对大学生一定能处理好舍友关系的想当然,万一有学生确实搞不好和同学的关系,该怎么办?
从现实看,考虑到大学的宿舍条件,即便允许学生选宿舍,或者根据兴趣、爱好、习惯配舍友,都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同宿舍同学还是难免会因说话处事方式不同、性格爱好不同而产生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这就需要针对这些矛盾,教育大学生如何认识、怎么化解。
其中,德性教育和生命教育很关键,即教育每位学生,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既要维护自身的权利,也要不干涉、影响他人的权利。生命教育的基点,就是要尊重每个生命个体,其核心是对个体权利的尊重。同宿舍学生们在相处时,如果分不清个体权利的界限,就容易引发矛盾。比如有同学拿别人水杯喝水,还有同学不讲卫生,前者是不尊重他人,后者是影响他人,过集体生活就必须考虑对他人的影响。这些教育看似很简单,但对不少学生来说其实是缺乏的。
知识和学历不等于品行,和同学友好相处不等于亲密无间,发生在大学生舍友间的极端案件,需要学校、家庭都要重视对学生的德性教育和生命教育,以避免悲剧的发生,也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一楼大平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