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书

00:00
08:22
第十四章 关于烦恼和憎恶
在人生中经常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但是我尽力做到了不烦恼,而且规劝大家“不要烦恼”。
我们需要深思熟虑,但却不需要烦恼。烦恼只会耗费精力和时间,有时甚至会损害健康,没有任何好处。
为了解决工作中发生的问题,我会思考、思考、再思考,一直到想通为止,但对策一旦确定,思考就告一段落。
为了不生烦恼,我会透彻地思考,思考到“不需要再思考为止”,之后就会采取“尽人事、待天命”的态度。这是很必要的。
然而,思考透彻并不等于一切问题都能解决。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有的人就会习惯性地烦恼不已。这样的人重要的是:自己下决心“不要烦恼”。
据我所知,这也烦恼、那也烦恼的人,多数是在确定对策之后,到结果出来之前,总是烦恼不堪:“能顺利吗?会失败吗?”但是,事情不会因为你烦恼,结果就会变好。既然箭已离弦,接着只能等待,可以做的只有“待天命”而已。
经过彻底的思考拿出的对策,最后是吉还是凶,不得而知。为不得而知的结果而烦恼,不是很愚蠢吗?这种烦恼没有意义。应该这么去想。
结果是吉,当然没有问题,皆大欢喜。但是,一旦结果是凶,就是失败了,人们又开始烦恼了。
例如,遭受的损失超过预想,但是既然木已成舟,就没办法了。所谓“覆水难收”,泼到地上的水已被地面吸收,收不回来了,再为它烦恼已毫无意义。
与其为了已经蒙受的损失一味烦恼,不如着眼于往后的工作,获取新的利益。那么做就不会再烦恼。所以结论是不去烦恼,就是摆脱烦恼最佳的方法。那么究竟怎么做才能“不去烦恼”呢?
第一,如果有空去烦恼,不如去干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第二,要谦虚不要骄傲;
第三,要每天反省,反省同烦恼不同;
第四,要知足,活着就要感谢;
第五,不要老是考虑自己,而要更多地为别人着想,要具备利他之心。
拼命投入工作,以至没有烦恼的余暇,自己对自己说:“活着不就是幸福吗?你还企求什么呢?”这样来培养自己的感谢之心。这么一想,烦恼自然会消退。
人的消极情绪中除烦恼之外,还有憎恶、仇恨。例如家人被杀,亲属对杀人犯的憎恶、仇恨非同寻常。
我不是要否定人们的这种憎恨、这种难以宣泄的愤怒。对于孩子被杀的父母而言,对犯人的憎恨程度无以复加。因此,如果有人一定要问我:“对犯人该如何处置?”我会回答:判死刑也该。接受与罪行相应的惩罚,理所当然。但是,尽管如此,憎恨之心还是不要为好,就是说,受害者的家属和相关朋友对犯人的憎恨之情应该尽量抑制。
我这么说,也许有人会反驳:“因为你不是当事人,才会说出这样的风凉话。”这种反驳固然有它的道理。作为非当事人的门外汉,多嘴多舌本身就是冒昧,这点我完全知道、非常清楚,然而,我依然认为不可有憎恶和仇恨。
不管多么仇视犯人,被杀害的亲人不会起死复生。不仅如此,憎恶和仇恨会带来可怕的反作用,它会伤害当事人的心,刻骨铭心地伤害,而且还可能严重损害当事人的身体。
每天发怒生气、愤愤不平的人,脸色会发紫发黑,看起来就很不健康。虽然没有具体的证据,但听说恼怒、厌恶、憎恨这类情绪,会让人体内分泌出某种不好的荷尔蒙。
心理状态影响身体健康的事情司空见惯。比如,众所周知,烦心事太多,会导致胃溃疡。耐得住胃酸、相当强韧的胃壁居然会穿孔,就是因为太过忧虑,而分泌出了导致弱化胃壁细胞的荷尔蒙。
让仇恨付诸东流吧!这句话或许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哪怕你恨之入骨,死去的亲人还是回不来。我想,为了让逝者的灵魂安息,“宽恕”是必要的。
如果说,人活在现世最重要的任务是提升心性,那么在人们的情感中,最纠结、最痛苦的,莫过于要宽恕那些不能宽恕的人和事。这同时也是最艰难、最重要的修行,或许是比被剥夺财产、名声这类试练更为苛刻的修行。但是,只要超越这种障碍,就能获得比任何修行都更有效的提升心性的机会。我们的心灵就会因此而进化,我们的灵魂就会充满光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