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中被吹上天的美制“海马斯”轮式多管火箭炮系统,在去年的美菲“肩并肩”联合演习中出了个大丑,那就是在对靶舰的实弹攻击中上演了“6发弹药全部脱靶”的一幕。
如今,美国和菲律宾又要举行“肩并肩”年度系列演习了,这次被定为靶舰的是一艘由中国制造的菲律宾退役舰艇,不知道美军是否还会派“海马斯”上场“表演”。
据观察者网报道,本年度的“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可能有最多1.7万人参加,主要包括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和法国的武装部队。在“击沉演习”环节,退役的菲律宾海军补给舰“卡里拉亚湖”号被确定为靶舰。这艘出自中国国内船厂之手、由菲律宾企业使用,后被捐赠给菲海军使用的5000吨级船只,一度是菲军方手中排水量最大的水面舰艇,也是该国唯一的“中国造”舰艇。以该舰作为美菲联合军事演习的靶舰,实在是很难不让人“浮想联翩”。至于说击沉“卡里拉亚湖”号的方法,就是个很值得关注的事情了,说不定今年美军仍会动用“海马斯”火箭炮,以报去年的一箭之仇。
说起“海马斯”在去年的“肩并肩”演习中对靶船的“6发0中”,许多人在对其进行嘲笑的同时,可能并未真正搞清楚脱靶原因。在这里,我们不妨用国产远程精确制导火箭弹来举个例子。一般来说,低成本精确制导火箭弹通常采用“惯性制导+卫星制导”的双制导模式。我们经常听到“国产某型大口径远程火箭弹在最大射程上的圆周率误差不到30米”的说法,基本就是在这种双制导模式下实现的。在这方面,美制“海马斯”火箭炮选择了同样的技术路径,即“卫星制导组件(GPS)+惯性制导组件(INS)”的组合,精度与中国同类型产品差不多。
然而在打击水面舰艇之类的目标时,火箭弹的圆周率误差不到30米就够了吗?显然并非如此。受浅海大陆架带来的吃水深限制,以及自身吨位较大带来的目标尺寸大等影响,一线作战类大中型水面舰艇很少会过分接近敌方陆地。只有吨位较小且吃水较浅的中小吨位舰艇,才能在较为靠近陆地的水域活动,这种目标就是最大射程300公里~500公里的岸基反舰导弹和远程火箭炮的主要打击对象。
这其中,相对较大的舰艇基本只有4000吨~5000吨,如美国的濒海战斗舰或中国的072型登陆舰,舰体长度普遍不超过150米。至于一些一两千吨的轻型舰艇,舰体长度甚至只有几十米。面对这些尺寸尤为有限且可在海面上移动的目标,圆周率误差不到30米的火箭弹显然还是不够“精确”。从去年的“肩并肩”演习相关报道来看,“海马斯”发射的首发精确制导火箭弹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落点距离靶船不到10米,但随后的5发均误差较大,这就已经证明仅凭“惯性制导+卫星制导”是无法满足远程打击水面目标的需求的。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央视报道过的,“解放军第80集团军某旅检验远程火箭炮对海上目标的毁伤效能”一事了。当时,该旅使用的还不是现役最先进的PCL-191远程火箭炮,而是作为上一代产品的03式。在报道画面中,部分靶船是被03式远火首发命中,另有一些靶船是被多枚密集落下的火箭弹直接命中或近失弹所毁伤,这显然不是圆周率误差30米的精度能达到的效果。外界猜测,解放军精确制导火箭弹的命中误差很可能在10米以内,甚至达到了米级。
至于说该如何将精度提升到这种程度,实现手段并不难,那就是在“惯性制导+卫星制导”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套制导系统——激光制导。激光制导需要由火箭炮部队配属的无人机分队提供帮助,抵达敌方舰艇上方的无人机,会在火箭弹飞行末段提供针对敌方舰艇的激光照射引导,进一步减小弹药落点误差。中国远火部队能做到的事情,美军却做不到,于是我们由此来推导,去年在实弹反舰科目中“6发0中”的“海马斯”火箭炮部队,究竟是无人机技术不过关?还是火箭弹上安装的激光制导套件不过关?甚至可能是二者都不过关呢?不知道在今年的“肩并肩”联合演习中,美军是否会让“海马斯”找回场子,我猜测这个概率恐怕是很大的。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