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发布两条诗旅线路,诚邀您共赴一场“西城诗旅之约”!

西城区发布两条诗旅线路,诚邀您共赴一场“西城诗旅之约”!

00:00
16:38

西城区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两条诗旅线路,让大家在诗意的西城中找寻初心、重温乡愁、凝聚力量、赓续前行。诗,不止在远方,它就在脚下,在我们身边,期待大家共赴一场“西城诗旅之约”!

线路一:“诗心报国访宣南”

景点:陶然亭公园—福州新馆—法源寺—报国寺—宣南文化博物馆

线路特色:这条线路堪称一部流动的历史长卷与诗词宝典,既是一条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交融的旅游线路,又是一部展现爱国文人志士诗词情怀与爱国情怀的历史长卷。每一步都充满了诗意与历史的厚重感,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深沉的爱国情怀和诗词魅力。

陶然亭公园:名称源于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作为线路的起点,它的美不仅在于青绿湖水和依依垂柳,更在于那份历史与文化的沉淀。陶然亭作为中国历史四大名亭之一,不仅有无数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赋,更是见证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激情岁月,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先后在此进行革命活动。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之一高君宇,逝世后葬于陶然亭湖畔,其与恋人石评梅的红色爱情故事为人传颂、催人泪下。石评梅,中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被誉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高君宇离世后,石评梅将其言志诗镌刻于墓碑之上。

自题诗

高君宇

我是宝剑,

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唐·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福州新馆: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历经岁月沧桑,现已成为西城区不可移动文物。占地面积669平方米、建筑面积469平方米的它,见证了林则徐在京城的点点滴滴,也承载了他伟大的爱国情怀。在福州新馆,林则徐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们共商国是,探讨禁烟大计。如今,福州新馆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展示了林则徐的生平事迹和爱国情怀,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位伟大爱国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卓越贡献。在福州新馆中漫步,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林则徐那种坚定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法源寺:法源寺作为文化会客厅,百年丁香诗会的发源地,法源寺的丁香花盛开时,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赏花吟诗。这里曾是唐太宗李世民为悼念北征辽东阵亡将士而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里不仅是佛门清净之地,更是众多爱国文人志士留下诗词墨宝的地方,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近代著名的爱国人士和维新派领袖——谭嗣同。谭嗣同曾在法源寺中留下了他的足迹与诗词。他的诗词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家国天下的深沉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在法源寺的幽静之中,他或许曾静坐禅房,思考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将自己的爱国情怀与诗词才华融为一体。

伤辽东战亡

唐·李世民

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

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

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

防身岂乏智,殉命有馀忠。

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报国寺:始建于辽代,历经多次修缮,如今已成为一处集佛教文化、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名胜之地。整个寺庙坐北朝南,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这里曾经寓居过一位杰出的爱国人士——顾炎武。顾炎武,明末清初的杰出学者、思想家和爱国志士,他一生治学严谨,勤奋专注,被后人尊称为“通儒”、清代经学之祖。顾炎武在报国寺期间所作的《日知录》等著作,更是成为了后世学人研究明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顾炎武深厚的学术造诣,更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他一生坚守民族气节,以“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在报国寺的清幽环境中,他借诗歌以咏明史,感怀故国,心生悲切。他的诗词作品中充满了对家国天下的深沉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展现了一位爱国文人志士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

精卫·万事有不平

清·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海上·日入空山海气侵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吊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烈士心。

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师首刹”长椿寺内,博物馆通过立体文物和典型场景的恢复再现,生动地展示了宣南地区的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积淀。在这里,我们不仅能领略到宣南士乡的历史文化魅力,更能感受到龚自珍等爱国文人志士的爱国情怀与诗词风采。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龚自珍的诗词作品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家国天下的深沉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己亥杂诗·其五

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线路二:“咏诗探秘北中轴”

景点:白塔晴云-琼岛春阴-景山松雪-银锭观山-柳堤春晓

线路特色:这条诗旅线路不仅仅是一条旅游线路,更是一条文化之路、历史之路、诗词之路。它以北京市的中轴线为核心,串联起了一系列著名的景点,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每一处景点都有与之相关的诗词佳作,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景点的美丽景色,更抒发了诗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例如,白塔晴云让人联想到“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的壮丽景象;琼岛春阴则让人感受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清凉惬意;景山松雪则让人想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冬日盛景。这些诗词不仅丰富了线路的文化内涵,更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游客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到诗词的韵味和魅力。

白塔晴云:白塔位于北海琼岛之巅,清乾隆皇帝曾留下“南临太液风铃语,北望琼华塔影孤”的诗句。每当清晨,金色的朝阳首先映照在白塔之上,黄昏时节,白塔又沐浴在夕阳的彩霞当中,为什刹海周边“西涯八景”之一。秋高气爽的季节,蓝天如洗,白云飘动,映在晴空白云之中的白塔显得更加壮观巍峨。

游蕉园

清·弘历

冰床声里过长湖,远岸人行似画图。

雪覆蕉园松突兀,云生古殿路虚无。

南临太液风铃语,北望琼华塔影孤。

屐齿几番游历处,寒林已听噪归乌。

琼岛春阴:琼岛春阴在北海白塔山东、倚晴楼南,为"燕京八景"之一。清乾隆十六年立。碑首盘顶,四方形。碑身四框刻缠枝纹饰,碑阳刻乾隆御笔"琼岛春阴"四字,碑阴为乾隆帝御制诗,碑座四周有雕刻精致的石护栏。碑旁有迂回曲折的小路直达见春亭、看画廊。

琼岛春阴

清·弘历

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迹感怀多。

倚岩松翠龙鳞蔚,入牖篁新凤尾娑。

乐志讵因逢胜赏,悦心端为得嘉禾。

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

琼岛春云

明 · 胡俨

万岁山高玉作台,卿云垂彩画图开。

九重天上从龙起,太液池头伴鹤回。

松静晚烟同缥缈,花深晴影共徘徊。

何须更说蓬莱境,不是飞仙不看来。

景山松雪:景山林木茂密,曲径通幽,山上种植最多的植物要数松树和柏树,松树有油松、白皮松和马尾松等,柏树的品种则更多。这些松柏四季常青,纵在滴水成冰的严寒季节,也依然葱翠不改,郁郁苍苍。每到冬季下雪的时候,景山上下银装素裹,松柏上都落下厚厚的、毛茸茸的白雪,像是披上了一层绒毯,以往的苍翠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与五亭的黄瓦红柱形成鲜明的对比,站在此处眺望是京城难得的景观,为什刹海周边“西涯八景”之一。

景山

清 · 纳兰性德

雪里瑶华岛,云端白玉京。

削成千仞势,高出九重城。

绣陌回环绕,红楼宛转迎。

近天多雨露,草木每先荣。

上元前一日入游御苑登洗妆台

明末清初 · 施闰章

禁林灯节许人来,太液苍茫接汉回。

前代御舟犹水榭,中天白塔旧妆台。

苑亭重绕沧洲出,宫殿高擎丽日开。

向夕含情遥指点,景山终古自崔嵬。

银锭观山:银锭桥位于什刹海前海和后海分界处,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为南北单孔微拱石桥。据说早年间的银锭桥不是石头造的,而是单孔木制拱形桥,造型犹如一个倒置的银锭。每当红日衔山、晚霞洗彩时分,站在桥上远眺西山群峰,层峦叠嶂,历历在目。近观“西海”两岸蜿蜒曲折的小溪,浓荫匝地的垂柳,以及水面上的荷花、碧苇、绿蒲与观者极为和谐地融会在一张风景画中,有诗赞曰:“不尽泡波连太液,依然晴翠送遥山。”此景就是“银锭观山”,为什刹海周边“西涯八景”之一。

过银锭桥旧居

清·宋荦

鼓楼西接后湖湾,银锭桥横夕照闲。

不尽沧波连太液,依然晴翠送遥山。

旧时院落松槐在,仙境笙簧岁月闲。

白首鍊师茶话久,春风料峭暮鸦还。

慈恩寺偶成

明·李东阳

城中第一佳山水,世上几多闲岁华。

何日梦魂忘此地,旧时风景属谁家。

林亭路僻多生草,浦树秋深尚带花。

犹有可人招不得,诗成须更向渠夸。

柳堤春晓:什刹海前海的堤岸曾经广植柳树,春季微风轻拂水面碧波涟涟,环海的垂柳婀娜轻舞,绽苞新芽。柳叶呈鹅黄绿,配近处的碧水,远处的红墙灰顶的钟鼓楼,错落有致,相互衬托,相映成趣,宛如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呈现在世人面前。每到春季柳绿河开,达官显贵,文人墨客信步柳堤,踏青赏景,吟诗作画,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清末,什刹海已非显贵之地。随着水位逐渐消退大片陆地凸现出来,一条大堤由东南向西北斜贯前海。大堤宽约三丈有余,长约五十余丈,将前海一分为二,堤岸两侧依旧是杨柳依依。此后柳堤上又建起了荷花市场,使原本宁静的什刹海变得喧闹起来。“柳堤春晓”那种如诗如画,如痴如醉的意境,为什刹海周边“西涯八景”之一。

杨柳湾

明·李东阳

沙崩树根出,细路萦如栈。

垂柳隔疎帘,人家住西岸。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