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院|白釉凭几:老祖宗的懒人“家居”好物

博物院|白釉凭几:老祖宗的懒人“家居”好物

00:00
05:09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椅子司空见惯。坐在舒适的椅子上,或悠然垂足,或跷着二郎腿,吃饭、工作、饮茶、喝酒,都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

但在椅子出现之前,古人都是席地而坐,所以直到今天,我们还有“席位”“座席”的说法。聪明的老祖宗是怎么让自己越坐越舒服的?过去的生活是如何发展成现在的样子?这件白釉凭几,应是今人窥探过去的雪泥鸿爪。

秦以前,古人“坐”的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若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就叫跽,又称长跪,表示对别人尊敬。

人们席地而坐时,由于腿足承受身体的全部重量,时间久了会感觉酸痛,为了减轻跪坐的不舒服,东周时期出现了“几”。

凭几多放置在席子、床榻之上,也有放置在交通工具上。几面较窄,可以放在身体一侧以单肘倚着,也可以放在身前,把双膝伸入几下,双肘倚着,提供一个外在的支撑,供坐者凭靠,以缓解疲劳。

河南博物院馆藏的这件白釉凭几,属隋代时期,瓷质,高6厘米,1959年5月河南省安阳市豫北纱厂出土,1962年移交河南博物院收藏。几身半圆形呈弧条状,弧形兽腿,蹄足。通体白釉,釉色略泛青。这种弧形凭几在晋、南北朝时较为流行,墓葬出土较多,有木质地、陶瓷质地等,一般都是几身扁圆呈弧条形,下接三条兽形腿支撑,足部雕刻出兽足。

受儒家、道家、佛教等不同思想流派的影响,古人一向“事死如事生”,厚葬之风盛行。这件白釉凭几,仅有6厘米的高度,显然是被模型化的随葬明器。大概是墓主人对于死后世界有着诸多想象,将生前所用之物,或者是生前特别想拥有之物,一一安置在此,作为死后世界生活的一部分,凭几便是其中之一吧。

专家解读

据河南博物院藏品管理部馆员朱宏秋介绍,几是我国古代使用时间较长的家具之一,可作凭依或庋物之具。《说文解字·几部》:“几,踞几也,象形”,人所凭坐也。

在先秦的礼书中,几是周代礼仪中的必需品。在国家重要的仪式场合中,王位南向设屏风,三层筵席,左右皆为玉几。诸侯两层筵席,右设雕几,卿大夫等依次递减。

这个时期的“几”类器具,以其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装饰,与其他器物的组合,在不同的时间、空间的摆放位置,更多的被赋予了“礼”的内涵。一方面构成了一种威严的权力氛围,另一方面,明确了在不同仪式中的功用,以彰显不同的等级次序,以示尊卑。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连年战乱,政权更迭频繁,社会经济屡遭破坏,又不断恢复和发展,传统的礼制也随之遇到冲击,又不断创新,社会经济不断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乃至融合,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礼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床榻等坐具也呈现了由矮变高的趋向。

五代以后,椅子已经非常普遍,随着新出现的高足家具和垂足坐姿,古人慢慢放弃跪坐,选择高坐在椅子上,弧形凭几等传统的家具也“汇入”新的时代潮流,担任起了其他角色。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