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大家肯定都瞧见过那条15个北邮学生联名举报导师的新闻。
其实,要说被裹挟给导师全家打杂,当牛做马的研究生,并非只是他们独一份。但他们列举的诸多“当牛做马”的事情中,却有两处显得格外“非同寻常”,引发了众多网民们的热议。
一是这位导师不停的让学生给她代买食堂的包子和鸡蛋,一次就要32个包子和20个鸡蛋。
有关北邮包子的事情,我之前的文章里曾详细解释过。原因大概就是,北京的重点高校对的食堂有专门的政策补贴。但这属于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给高校学生的专项预算,因此教职工及其家属都不属于受用人群,没资格去买这种“便宜饭”。
然而,那位导师却非要占这个便宜,让学生们给“代买”大量“政策补贴”包子和鸡蛋。
而且,北邮的包子是限购的。一个食堂只能买四个,还得抢购。他们只得一次出动四个人,起大早连续跑两个食堂,排两次队,每人才能买八个包子,以满足郑导师的任务数量要求。
至于为什么非要32个包子。
或许她之前也受过苦,对食物缺乏安全感?还是要去转卖?
这个确实让人想不通。懂行的请在评论里帮忙指点下。
而另一个令人十分疑惑的,则是这位导师让“牛马研究生”们给自己上初中的女儿折腾各种少年科创竞赛。据说如果比赛能拿奖的话,会对她宝贝闺女的升学发挥重要作用....但尴尬的是,多次努力尝试,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一群985研究生搞不定一个初中生的竞赛?
对此,有网友们进行了细扒,发现导师闺女参加的大赛叫做“第二十四届北京市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活动”,说不上特别的知名,但在北京地区还算比较有分量。
从该赛事共分为发明创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类。从去年的获奖名单来看,其中,大多项目名称听起来都相当专业。换做任何一个不知情的人,都很难会把它们和中小学生联系到一起的。
类似的还有另一个“极富科技含量”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本届的部分获奖项目和名单如下。
注意圈起来的那个。有网友说,大赛一等奖获奖项目涉及的“蒙特卡洛算法”,正是自己当年考博的一个专业题!
而更厉害的更官方更权威的,还当属下面这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你细扒拉一下,就看圈起来那个“螺吡喃....的备置与应用”,竟然跟不久前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的封面文章“不谋而合”。
这简直了——咱们的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单一作者挑战世界化学前沿的能力了?这么先进的科研成果有没有sci,哪怕是弄俩cssci也行啊。
只可惜这位同学年纪太小,申请不了自然青年基金。
真就一个敢写,一个敢颁。
还有下面这位同学,一看题目就相当厉害。但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也才得了个三等奖。
这位年纪稍大点的高中生。人家还真发了论文,知网可查。
至于为何小学竞赛都达到了如此惊人的“水平”,这里不多解释,大家肯定也都懂的。
比如,这是《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的项目作者陈灵石同学的爸爸。
这是他的妈妈。
实际上,除了那些原本就属于“专业人士”的高知家长们,还有一些教培机构,也专门推出了所谓的“指导培训中小学生参加科创比赛”的“一条龙服务”,而且表示自己机构的“资源”非常丰富。
另外一些则更简单粗暴,所谓的“指导”,就是已经“上架”的成品“科研项目”;或者是接受专门定制的“套餐”,包括申报书、调研方案、研究日志、学术论文,还有查新报告、查重报告等等。即便那些参赛小选手,可能都很难看懂,那些冠着自己名字的项目资料里面,究竟写的是什么。
当然,上述贴心“服务”,价格也是相当不菲的,而且大有水涨船高之势。
难怪有网友戏称,这些“科创大赛”,算是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拼爹的重要性了。这真是从娃娃抓起,赢的直接赢在了起跑线上,输的直接输在了起跑线旁。
那些颁奖的,都假装不知道这些东西的真实来历;那些来领奖的,则都假装不知道颁奖的知道自己项目的真实来历;而那些组织者,却都假装不知道领奖的和颁奖的都知道这些项目的真实来历。
只能说,违背自然规律的“科创”比赛,怕的就是不仅没能筛选出创新人才,反而影响了教育和升学公平,造成了错误示范。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