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慢阻肺、慢性鼻窦炎……一旦患上这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将有可能反复出现。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医疗工作者,将如何提升诊疗水平?4月14日,“嗜酸粒细胞相关性呼吸疾病及共病诊疗能力提升项目”在成都落地。
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医学研究发现,这种细胞在人体中的作用很大,具有免疫调节、组织稳态、细胞毒性等广泛的生理功能,但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也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比如肺功能恶化、哮喘加重等。
现状:
慢性呼吸疾病,规范治疗率低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和共病研究院院长李为民教授指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作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仍然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负担和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规范治疗率。
研究表明,不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关。“最主要的三种嗜酸粒细胞相关性呼吸系统疾病为哮喘、慢阻肺和慢性鼻窦炎。”李为民教授说,但是这些疾病控制率较低,例如对于哮喘患者,尽管使用了药物,仍然有超过80%的重度哮喘患者,每一年至少有一次急性发作。
尽管医学已经从过去的病理分型,进步到现在的精准分子分型,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更全面,“但是,我们对嗜酸性粒细胞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他表示,希望通过更多的研究,为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提供新的解决方法和手段,同时加强规范化诊疗,改善患者预后。
他认为,成立“嗜酸粒细胞相关性呼吸疾病及共病诊疗能力提升项目”意义重大,“我们将进一步规范、优化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测标准,在提升检测能力的同时,创建我国的数值标准。”
项目:
研究嗜酸粒细胞,提升诊疗水平
据了解,“嗜酸粒细胞相关性呼吸疾病及共病诊疗能力提升项目”由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与葛兰素史克共同建立,双方将开展战略合作,共建“规范化诊疗中心”。
从左至右:副总裁、GSK中国呼吸业务部负责人余锦毅先生;副总裁、GSK中国医学事务负责人童玉博士;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理事长雷娟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和共病研究院院长李为民
项目启动后,将具体开展哪些工作?四川西部医药技术转移中心理事长雷娟主任介绍,“项目启动后将在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首先,该项目将通过建立EOS相关疾病专病门诊和多学科会诊模式,积累和完善EOS相关专病疾病诊疗数据,并逐步探索建立EOS相关疾病患者的规范化临床诊疗路径;其次,今年也将在全国50家医院推广和应用EOS相关疾病的规划化临床诊疗路径,整体提高临床医生在EOS相关疾病中的诊疗能力;同时,积极开发用于EOS相关疾病数字智能化评估和管理系统,将EOS相关疾病的诊疗做到精准化、精细化、全面化,为患者减轻疾病负担。”
李为民教授也补充道,该项目将借助中心产、学、研平台,通过临床研究带动医学创新、科技创新,研发相关的数字化疾病评估工具、智能化鉴别诊断系统等,来帮助临床医生提升诊疗能力,优化疾病管理,帮助患者减轻疾病负担。
“规范化诊疗中心”规范在哪些地方?李为民教授表示,第一是临床路径规范,第二是患者管理规范,第三是患者的依从性规范,通过这三大规范,最终达到一个好的治疗效果,“我们的目标是希望以华西医院作为一个示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到全国。”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