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江苏无锡、湖北武汉的赏樱之旅有了新玩法——坐在直升机上看樱花。无锡推出了西施航线、樱花专线、三国博览航线3条空中赏樱线路,武汉则主打空中游览东湖景区。在低空经济的热潮中,众多城市纷纷抢滩新赛道,开通低空旅游、物流航线,就连点外卖也有了无人机“快递员”。更让人们关注的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正待商业化运营。打个“飞的”去上班或许正在逐渐成为可能。
低空经济带来的变化不仅是这些场景,工信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目前低空飞行有哪些“新玩法”?低空经济发展还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在融入国家空域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同时实现快速发展?
“空中汽车”进入商业化前夜
低空经济离你我并不遥远,在网络上搜索“低空经济”不难发现,eVTOL正频频见诸媒体。
eVTOL可以搭载乘客,像地面行驶的汽车一样完成旅客运输。近年来,国内外多家企业均推出了eVTOL。4月7日,中国民航局正式向亿航智能颁发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系统生产许可证,这也是全球eVTOL行业内首张生产许可证。加上亿航智能该型号此前取得的生产许可证型号合格证、标准适航证,只用半年多时间,EH216-S在中国民航适航审定领域就集齐三证,率先迈入规模化生产阶段,也为下一步的商业化运营提供重要保障。
实际上,eVTOL的发展始终在稳步推进,打个“飞的”去上班的愿望也许很快就能实现。
今年年初,峰飞航空eVTOL航空器“盛世龙”从广东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起飞,经过约20分钟的飞行,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码头。这次成功飞行,意味着深圳至珠海单程2.5至3小时的地面车程,可以缩短到20分钟。这是全球首例用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完成跨海跨城模拟载人飞行。在获取适航证后,这个航空器有望于2026年开启载人飞行。
此外,沃飞长空研发的AE200航空器已于去年上半年正式进入适航审定阶段,该航空器标准座舱可搭载1名驾驶员和4名乘客,满载航程为200公里。
联合飞机目前正在研发的一款航空级倾转旋翼无人机UR6000,与同类产品相比,它的身躯更显庞大。联合飞机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田刚印介绍,这款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6吨,可以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无需机场和跑道,同时也可以像固定翼飞机一样高速巡航。该机型设计为无人驾驶、有人乘坐,可以搭载7-10名乘客,最大航程超过1500公里,能够实现跨省份的交通出行、物流运输,最大升限超过7000米。目前,UR6000已经完成研发设计,进入生产试制阶段,将于今年11月亮相。
“空中快递”试水,民用无人机实现多行业普及
除了越来越多的eVTOL飞了起来,低空经济还带来了更多新鲜的应用场景。
在加速布局“天空之城”的深圳,无人机送餐服务让南山区人才公园潮汐广场成为新的打卡点。公园内,一个外观类似于集装箱的设备是无人机的起降点,消费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便可以在手机页面上选择菜品,付款后静待餐食“从天而降”。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12月,美团无人机在深圳等城市的11个商圈开通了25条航线,累计“空投”订单量超过22万单,订单平均配送时长约20分钟,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近四成。
在湖北十堰,“从天而降”的是新鲜的茶叶和蜂蜜。3月23日,湖北省首条低空运输航线在十堰成功首飞,联合飞机的Q20镭影无人机搭载着村民购买的蔬菜种子从邮政公司十堰火车站营业部飞往茅塔乡寄递物流点,另一架无人机则从茅塔乡寄递物流点搭载着茶叶和蜂蜜,飞往邮政公司十堰火车站营业部,无人机将40分钟的地面车程缩短到15分钟。
4月12日,十堰市首批5条无人机物流低空飞行航线正式获批,起降点包括十堰市大洋物流园、茅塔乡政府、武当山景区等8处。航线业务包括但不限于物流运输、电力巡检、护林巡查等领域。
同样在4月,江苏省无锡市低空物流无人机配送完成首飞。当日,一架满载快递包裹的顺丰丰翼ARK40无人机腾空而起,2分半钟后精准降落在指定位置。
无论是eVTOL、“空中快递”,还是在田间地头播撒农药、种子的无人机“庄稼能手”,在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更多新场景正在向我们走来。民航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骆洪江介绍,我国民用无人机已在农林牧渔和娱乐航拍领域率先实现行业普及。城市场景和物流应用的管理模式与技术标准已初步具备广泛推广的基础,海岛、山区、沙漠等运行实践持续开展,有人、无人协同运行、载人飞行等已进入试验验证阶段。
低空经济提速发展,但仍面临挑战
实际上,“低空”一词由来已久。在通航产业中,如直升机观光旅游、救援、无人机勘察地情地貌等项目,都涉及低空飞行。中国民航大学低空经济与低空交通研究中心主任覃睿在其2011年发表的《基于资源观的低空及低空经济》中提出,围绕国家宝贵自然资源的低空展开的经济活动集合应视为一种经济形态,谓之低空经济。
中国航发动研所专职总师单晓明认为,从低空经济的概念不难看出,无人机与过去的通用航空产业概念相比,其产业覆盖更宽,产业空间更大。
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孙文生介绍,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形成了一种容纳并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尽管低空经济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发展仍面临挑战。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商可佳坦言,目前我国通用机场还存在总体数量不足、布局规划不够合理、建设程序复杂、机场发展定位不清晰、机场建设规模偏大、场址和净空保护不足等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民航运输系副主任刘志硕在谈到低空经济发展时提出多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包括eVTOL、飞行汽车装备产业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针对中型无人机的适航标准尚未发布;在空域规划方面,低空空域通常定义为离地高度1000米以下空域,城市空中交通空域运行边界还有待界定;在低空交通管控方面,依赖人工的运输航空管控模式已不适用于低空飞行,尤其是在城市空中交通中,当交通量较大时,如何保障飞行安全和高效应当引起重视。
低空飞行申请审批时效大幅提升
下一步如何推进低空经济发展?3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其中透露的多个信息值得关注。
无人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无人机的广泛应用,无人机适航审定需求正在发生改变。适航是指航空产品或零部件符合经批准的设计并处于安全可用状态,适航审定既是航空器合法运行的前提,也是走向商业化的必要条件。
商可佳介绍,《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了将最大起飞重量25公斤以上的中大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纳入适航管理的制度安排;最大起飞重量25公斤以下的微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不作适航管理要求。她同时介绍,针对型号数量较多的中型无人机,编制了《限用类中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审定指南》,并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目前正在抓紧修改完善,将于近期正式发布。
从行业管理规章方面来看,民航局将推出一系列举措,其中包括加快推动出台行业管理规章,研究出台通用机场样板间建设指南,引导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建设低成本、简易型通用机场等。
在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方面,骆洪江指出,无论是有人机还是无人机,要融入国家空域系统安全高效运行,必须不断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提升低空航行服务保障能力。民航局将推动实现由现行在原有空域结构中协调划设报告空域、监视空域和目视航线的做法,变为以空域分类为基础全面优化低空资源使用效能,增加低空可飞空域,发挥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安全保障作用。会同地方政府加快服务站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
同时,不断优化完善低空航行服务体系和能力,加强有人机与无人机的运行协同。组织推进北斗导航、卫星通信、自主飞行等技术应用,构建天地一体的低空通信导航监视网络,全面提升低空航行服务能力。实现现行低空飞行服务系统与无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体系的先“通”后“融”,通过数据互联共享,加强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调运行管理,确保低空航行安全和社会公众安全。
值得关注的是,4月8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志勇在《学习时报》撰写的文章中提到了备受关注的低空飞行申请时效问题。他提到,低空飞行申请审批时效得到大幅提升。国家信息管理系统、区域信息处理系统与全国27个飞行服务站实现联网运行,提供“一次申请、全网办理、一站式审批”。目前,日常通航飞行申请时限由飞行前一天15时提出、21时前批复,缩短为起飞前4小时提出、起飞前2小时批复,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紧急特殊飞行任务随报随批。
宋志勇在文章中还提到,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推进实施,我国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基本成型。截至2023年底,全国建成通用机场449个,完成国家信息管理系统、7个区域信息处理系统和32个飞行服务站建设,上线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低空飞行监管、服务全覆盖。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