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东吴权臣—孙綝

108 东吴权臣—孙綝

00:00
06:02

滕胤在紧急关头采取了果断行动,以华融和丁晏为筹码,意图扭转局势。他深知,与吕据的联手是抵抗孙綝的关键,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扣押了这两位使者,并顺势收纳了他们的部众,增强了自身的实力。

滕胤的策略是精心策划的。他利用华融和丁晏的身份,成功召来了典军杨崇和将军孙咨,向他们揭露了孙綝即将发动的叛乱。他深知,要想成功推翻孙綝,必须掌握首都城内的禁军部队,因此他果断地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在这个过程中,华融的角色尤为关键。作为直接掌握首都兵权的人物,他的态度直接关系到滕胤计划的成败。滕胤利用华融的处境,采用威胁逼迫的手段,迫使他写信给孙綝,要求放弃权位。这一招既显示了滕胤的机智,也暴露了他的决心和野心。

孙綝在得知滕胤的行动后,愤怒至极,他迅速向皇帝孙亮上书,指控滕胤谋反。然而,年轻的皇帝孙亮,年仅十四岁,自从登基以来便一直受权臣摆布,先是诸葛恪,后是孙峻,他只是一个名义上的皇帝,实则毫无实权。面对孙綝的强势,孙亮只能无奈地听从其命令。

孙綝迅速调兵遣将,派将军刘丞率领步骑兵攻打滕胤。为了激励刘丞,他许下了事成之后的高官厚爵。滕胤这边,他正在积极策划如何掌握更多的兵力。他知道,在京城这样的地方,调动军队必须有皇帝的诏令。于是,他逼迫侍中华融和中书丞丁晏假传圣旨,以召集军队。

然而,假传圣旨是重罪,一旦被发现,不仅自己会遭殃,还会连累三族。华融和丁晏坚决不肯,滕胤大怒之下,将他们推出斩首。滕胤明白,没有军队的支持,他在京城的政变计划根本无法实施。有人建议他直接进攻皇宫,占据苍龙门,以此号召禁军倒戈。作为五位顾命大臣之一,滕胤威望极高,兼任大司马之职,他亲自出马,确实有可能成功。

然而,滕胤深知这样做风险太大,他不敢轻易冒险。于是,他将希望寄托在吕据的部队上,希望吕据能及时入京,与他联手推翻孙綝。滕胤在京城中苦苦等待,一方面积极筹备,一方面密切关注着吕据的动向。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与吕据紧紧相连,只有联手才能战胜强大的孙綝。

然而,吕据的兵马并未如期出现。此时,刘丞率领的军队已经杀气腾腾地直扑而来。尽管面临着众寡悬殊的不利局面,滕胤却展现出了“士”的镇定与从容。他面不改色,谈笑自若,视死如归。他的部众见到他如此英勇无畏,无不深受感动,纷纷表示愿意为他效死,没有一个投降的。

然而,胜负之势已经十分明显。滕胤手下的士卒虽然英勇奋战,但终究敌不过敌人源源不断的增援。最终,他们全部战死沙场,滕胤本人也身中十数兵戈,壮烈牺牲。他的死亡使得吕据失去了在京城的内应,形势更加危急。

孙綝手中掌握着皇帝,他立即宣布吕据造反,动员数路大军进行围剿。吕据虽然有心杀敌,但无奈兵力不足,无法回天。有部下劝他投奔魏国,以求自保。然而,吕据却傲然回答:“我耻为叛臣。”他认为,大丈夫应该轰轰烈烈地死去,而不是窝窝囊囊地苟活。于是,他拔出佩剑,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至此,孙权生前指定的五名顾命大臣中,除了孙峻因病去世外,其余四人全部死于非命。东吴从此进入了孙綝掌控下的时代。

滕胤、吕据相继死亡后,孙綝无疑成为了东吴军政大权的主宰者,他无可争议地担任了大将军一职。孙綝的崛起并非偶然,他展现出的才能与机智赢得了孙峻的信任,使得孙峻放心地将大权交付给他。年仅二十六岁的他,竟然能够一举平定吕据、滕胤两大巨头发动的政变,足以彰显他出众的应变能力和政治手腕。

然而,随着平乱胜利的到来,孙綝开始变得沾沾自喜,甚至目空一切。他对人傲慢无礼,态度极其嚣张。这种态度的转变不仅让人们对他的评价大打折扣,也埋下了日后祸乱的种子。

孙綝的傲慢无礼逐渐引起了朝野上下的不满和反感。他的行为让许多忠诚于东吴的官员和将领感到寒心,他们开始怀疑孙綝是否能够胜任大将军一职,是否能够带领东吴走向繁荣和稳定。

与此同时,孙綝的专横跋扈也引起了皇帝孙亮的警觉和不满。孙亮虽然年幼,但他并非愚钝无知,他逐渐意识到孙綝的野心和威胁。他开始暗中积蓄力量,寻找机会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