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举办期间,2024中国消费发展论坛在海南海口召开。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我国仍是一个转型大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正处在重要阶段。消费结构升级面临结构性矛盾掣肘。“先立后破”,重在以结构性改革破解消费结构升级面临着的结构性矛盾。迟福林指出,未来5-10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呈现不断加快的大趋势。经济的确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消费结构升级的确定性;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形成消费主导的新增长模式。
会后,迟福林在接受红星资本局等媒体专访时表示,未来几年中国消费结构最突出的变化是,老百姓用于健康、医疗、旅游、信息等服务业消费上的比重会越来越提升。他指出,公共消费要靠社会、靠民间企业,所以一定要放开市场。
迟福林
未来会有很多超出想象的消费形态
未来几年中国的消费结构变化最突出的亮点,迟福林认为有三点。
一是,老百姓在服务型消费的比重逐步上升,即用于健康、医疗、旅游、信息等服务业消费上的比重会越来越提升,“估计将从2023年的45%左右到2030年提到50%以上。”
第二,整个消费当中,制造业的服务化、智能化,包括各类新的形态都会产生。伴随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消费,会有很多超出想象的消费形态。消费产品的变化也会相当快。
第三,加大公共消费投资,包括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这样老百姓才有条件、敢于消费;此外还要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医院学校。迟福林还强调,公共消费要靠社会、靠民间企业,所以一定要放开市场。
迟福林提到,要特别重视消费结构升级对中国经济结构、消费结构、对城乡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等带来的一些重要影响。
未来制造业服务化方面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有两个重要方面,第一,新质生产力就是适应科技革命需求,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生产方式、生产形态会不断涌现。这意味着整个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形态会发生变化。
第二,消费结构对新质生产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整个居民的服务型消费中,科技革命尤其制造业服务化给大家带来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方面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尤其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的发展方针会产生的各种生产形态。要注重消费结构升级,对各种产品、各种形态、各种消费的技术的一些变化。到2030年,中国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尤其是制造业里面,智能化服务化趋势会越来越明显。在消费结构上,我们说14亿人的一大半的钱都用在服务型消费上,对中国是个极大利好,对全球市场更是一个重大利好。”迟福林表示。
要把消费结构变化和投资结构变化相结合
随着消费结构的变化,人们的消费多元化个性化,这已经是大趋势,如何防止消费失衡?
迟福林认为,有三条特别重要,第一是要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进程,从兜底的角度使大家有一定的消费能力,能够放心消费、安全消费。
第二制造业要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科技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相适应,“不能够单纯强调投资基础设施是投资,而投资消费领域就不是投资。引导消费和投资的关系发生变化了,一定把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投资结构变化相结合起来。使得投资成为更有效的投资。”
第三就是城市化,迟福林指出,中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能够在拉动消费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