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歌集:百年墓园 上

墓歌集:百年墓园 上

00:00
07:42

原文:上海有一座百年墓园,这就是位于虹桥路一千二百九十号(今宋园路二十一号)的宋庆龄陵园,原万国公墓。

万国公墓初名薤露园,清宣统元年(一九零九年)初,浙江上虞人经润山在上海西乡(今虹桥路以北,沪杭铁路西侧至姚虹东路,南到潘家浜)购地二十亩,筹建公墓,一九一四年建成。经润山病故后,该园被建设沪杭铁路占用,一九一七年其妻汪国贞在西边张虹桥购地五十余亩,将薤露园西移至此,名为薤露园万国公墓,同时对外国人开放。据史料介绍,那时的公墓,四周有溪流环绕,墓区内绿树成荫,芳草萋萋。墓前区有罗马城堡式纪念堂建筑,堂后有中式建筑的追思厅。一九三四年,由上海市卫生局接办,改称上海市万国公墓,墓区范围扩大到百余亩,成为当时上海滩一流的公墓。许多达官显贵,巨商富贾,社会名流,外籍名人,去世后都葬于此。墓园有一片地方是宋家墓地。一九八一年五月二十九日,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在北京逝世,遵遗嘱,将骨灰安葬于其父母墓侧,上海市政府辟出万安公墓部分园地,建成宋庆龄陵园。园内苍松翠柏,肃默安静。黑色大理石墓碑上是邓小平题写的“宋庆龄同志永垂不朽”。一九八二年,宋庆龄陵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零一零年,我探访了这座百年墓园——万国公墓。

大概因为它已改名宋庆龄陵园的原故,入大门时稍多一道手续:要出示本人的有效证件。进园后,我先参观了宋庆龄纪念馆,然后拜谒了宋庆龄墓。说实话,这不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但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具体的哪一位先人、逝者?我也说不清。我的这本《墓歌集》的定位是文化名人,做过文化善事的政界人士不在此列。没想到,以此为限,在这个名人墓园,也有多位契合的对象。只能有选择地写几位了。

虽然鲁迅先生的墓已于一九五六年(去世二十周年)迁到上海的虹口公园——那里与他生前最后居住的大路新村几乎只有一箭之遥,但这里是先生去世后下葬的地方,况且还保留了当时的一点点痕迹,所以要从鲁迅先生的墓写起。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鲁迅先生病逝。十月二十二日下午,鲁迅葬仪在万国公墓礼堂前举行。

鲁迅墓碑由夫人许广平亲自设计图样,鲁迅逝世周年时建成。水泥墓碑立于墓穴之后。墓碑呈梯形,一幅依据鲁迅半身像烧制的瓷像嵌在墓碑上部,一块深色石板嵌在下部。女作家萧红从日本归国后,曾来给先生扫墓,与萧军、许广平、周海婴等人在墓前拍了照片。从照片上看,墓碑不高,只及海婴的胸部,那年海婴不过八九岁。在《鲁迅与我七十年》这本书中,有几幅鲁迅墓的照片,第一幅照片的文字说明为“墓碑上的字是我幼年时写的”。但在照片上可以看到,瓷像上端和下面的深色石板上各有一行字,且字体不同。不知哪个是海婴写的,或许两条都出自他的手笔?海婴先生已经过世,这件往事也无从考证了。

日本侵华的战火然到上海后,鲁迅墓出现了一件怪事:墓碑上瓷像的面容部分被敲掉了。报纸上的一种说法是“遭到破坏”。据海婴说:市面比较平静后,有人告诉母亲,父亲墓碑上那块被敲掉的瓷质画像,又完整地按原样复制烧了一块,重镶在碑面上。有说是一九四四年重新换了瓷像,大小和原状相同,绘像风格略异。许广平问过内山完造,他否认是他所为。又问内山书店唯一的中国雇员王宝良,是不是内山所为,王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海婴书中说:这谜底已经不难解开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