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23年,中国海军完成了多艘新舰,包括052D、055、075的建造工作,而在今年一季度刚过,又有几艘052D、055下水等好消息。对于这些新舰下水的数量,有相关人士统计是12艘。
对于一个国家如此众多的新建数量下水,不少人猜测:海军新一轮造舰潮悄然开启。可是,也有人认为:虽然我国新舰下水较多,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此期间也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技术。
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也不难理解,不过就是我国在新舰下水数量方面来说,确实是不言而喻的,可是面对技术方面的问题,确实出现了技术进步并不是太大的情况。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想要了解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还是要先说一说:技术对舰艇的重要性。
舰艇作为海军力量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海军作战能力的强弱。技术进步,不仅可提高舰艇的性能,增强其作战能力,还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因此,对于海军而言,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一方面。科技的发展,舰艇的火力、防护、机动性等方面的性能不断得到提升。如,新型的舰载导弹系统,可实现更远距离的打击目标;新型的舰载雷达系统,可实现更迅速的目标探测和跟踪;新型的舰载武器系统,可实现更精确的打击效果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得不说,确实可使舰艇在作战中,具有较强的打击能力,并提高海军的整体作战效果。
第二方面。从传统方面来说,舰艇的维护和修复需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较高。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舰艇的维护周期,可得到延长,维护工作可得到简化,维护成本和运营成本可得到有效控制。这不仅,可节约海军的财政开支,还可提高海军的战斗力和保障能力。
第三方面。我们要知道,舰艇的使用寿命较短,一般在几十年左右。随着技术的进步,舰艇的结构和材料可得到优化,使用寿命可得到延长。这不仅,可节约海军的建造成本,还可提高海军的持续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因此从这些基本方面就可以感知到:技术对舰艇的重要性。不夸张的说,技术的进步,确实可提高舰艇的作战性能,降低维护成本和运营成本,延长使用寿命,从而提高海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然而,尽管技术对舰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当前的造舰潮中,人们却发现了一个问题:我国新舰下水的数量增多,但似乎并没有看到技术上的显著进步。这是否意味着:海军的技术水平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的迹象呢?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造成技术进步迟滞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第一点。技术瓶颈的存在。随着舰艇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关键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有限。如,在舰载导弹、舰载雷达、舰载武器等方面,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这就需海军加大科研投入,攻克技术瓶颈,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
第二点。研发周期的长。舰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较长的周期,一般需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当前的造舰潮中,许多新舰的研发工作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因此,很难及时反映最新的技术水平和成果。需海军加快技术研发和转化,缩短研发周期,及时应用最新的技术成果。
第三点。技术转化的难度。舰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广泛的跨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涉及到许多不同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才。然而,目前存在着技术转化难度大、协同合作不足等问题,导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如,在舰载电子设备、材料科学等领域,需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合作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这种合作模式在实际中,常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干扰。因此,海军需加强跨学科合作,打破学科壁垒,加快技术转化和应用。
第四点。技术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也是导致技术进步迟滞的原因之一。舰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专业的技术管理和人才队伍支持,目前,我国在此方面是存在着技术管理不规范、人才队伍不足等问题,导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效率不高。
所以海军需要加强技术管理和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为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撑。
因此技术进步的迟滞与数量增长的挑战,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决。
此时也不免会有网友发出疑惑:可能技术在某些方面并不如意,但通过数量的增长,是否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呢?
其实数量增长,虽可一定程度上提高海军的规模和实力,但不能代替技术进步,更不能弥补技术进步的缺陷。
尽管,新舰的数量增加了,但技术水平没有得到提升,那么,其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也将受到一定的限制。毕竟,技术进步才是海军发展的根本动力。数量增长固然重要,但只有通过技术进步,才能真正提高海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快来抢沙发吧你想说啥,逻辑性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