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首次专项行动,能否为“入学焦虑”降温?

教育部首次专项行动,能否为“入学焦虑”降温?

00:00
06:04

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将开展2024年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并将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调查督导。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能否缓解家长的“入学焦虑”呢?

招生领域存在的“掐尖招生”等问题背后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危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牛楠森表示,造成这个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教育功利化的观念问题。

如果招生乱象得不到有效遏制,会导致一些学生的潜力没有被激发,或者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失去了进入好学校的机会,违反了义务教育的公益属性,进一步加剧教育内卷。

另外,为了拿到更好的分数,部分家长和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孩子本可以用这些时间锻炼身体、发展兴趣、社会交往,以及深度参与家庭生活。这也从根本上影响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不让“掐尖”了,会让尖子生少了向上冒的机会吗?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表示:

好的学校并不是依靠掐尖、依靠优秀学生来躺赢,而是深化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把每个孩子培养成才。

“掐尖招生”恶化了教育生态,形成了教育内卷。在这个过程中,暗藏大量的不正之风和暗箱操作。

对于特别优秀、拔尖的学生,教育部门有专门的政策去识别、选拔和培养,不会浪费孩子的才能。

阳光招生能否改善家长焦虑的心态?

李立国表示,教育公平包括三个方面,即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家长在焦虑考试公平的同时,更加焦虑培养过程是否公平。要想缓解家长的焦虑,解决招生中的问题,根本上还是需要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使阳光招生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同向并行。

特殊群体如何得到公平对待?

李立国介绍,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是义务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城市化率是83%,远远大于我国人口城市化率,一些特大城市存在学位供给不足的问题。因此,要扩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学位供给,给随迁子女提供平等的受教机会。

此外,随着农村生源大量涌入城市,城市高中面临的招生压力也比较大,部分的县中教师检验问题也非常突出。因此,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工作也十分重要。

热评 | 治理“掐尖招生”“暗箱操作”

让过程公开透明

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的公平公正,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关心的热点。

早在2020年,全国31个省份就全部出台中小学招生入学实施细则,推行公办和民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新政策。但从现实看,有的地方“幼升小”还有提前招生,“小升初”还存在地下“密考”,把招生和竞赛、培训挂钩,且存在违规收费等问题,这导致部分家长追捧一些机构组织的违规竞赛,也令家长对“幼升小”、“小升初”招生乱象不满。

之所以存在这一现象,是因为一些地方还有打造义务教育名校的功利观念,对相关学校的违规招生视而不见;另外则是没有搭建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的统一平台,电脑摇号录取由各学区、甚至学校自主进行,这给“掐尖招生”“暗箱操作”以运作空间。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公民同招”、电脑摇号录取实行得不错地区的经验值得借鉴。比如,上海采用全市统一的民办学校摇号软件,摇号过程引入公证机构参与,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这一举措杜绝了学校进行“掐尖招生”的可能。

此外,引入家长监督,也是促进建立公平入学机制的重要方面,如对于划片入学,一些家长提出划片科学性不够、比较随意,信息公开相对比较滞后。对此,就需要在调整划片时,广泛听取学区居民的意见,而不是拍脑袋决策,不留可能钻空子的“缝隙”。

治理“掐尖招生”“暗箱操作”,需要对各地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录取做法,进行全面的督导检查。要扭转一些地方仍存在的升学政绩观,检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情况,把义务教育学校规范招生、办学,作为评价一地教育生态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要借鉴并推广一些地区好的经验,把招生录取纳入统一监管,做到招生过程公开、透明,以此规范学校招生秩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