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女性往往比男性发育得早?为何男性抗衰老能力比女性弱?为何在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者中,女性发病率更高?
封面新闻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一项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最新研究论文,4月10日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
该研究系统解析了雄激素在性别差异中扮演的具体角色,对理解性别差异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开发性别特异的新型诊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团队包括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高栋、陈洛南与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教授白凡、深圳湾实验室研究员于晨等。
在生物进化历程中,性别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物特征之一。性别差异,广泛存在于人类的发育、生理和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
性别差异与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之间具有重要关联。其中,雄激素水平的差异被认为是导致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雄激素如何调控性别差异仍不清晰,而且疾病诊疗过程中雄激素水平与性别差异等因素未被足够重视。
据介绍,研究人员对雄性小鼠进行去除雄激素处理,对雌性小鼠进行添加雄激素处理,基于小鼠17个不同的组织器官,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结合多种功能机制实验,对获得的200多万个细胞数据进行了规律总结。
这项研究系统性证明了雄激素在性别差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深入解析雄激素调控性别差异的分子和细胞基础,鉴定了雄激素对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的重要调控作用,为理解性别差异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和靶向雄激素信号通路的潜在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在器官大小上,雄激素就像营养师,能够对不同器官进行瘦身或增重;在细胞水平上,雄激素就像建筑师,通过改变细胞组成进而调控器官构造;在分子水平上,雄激素就像音乐指挥家,像协调不同乐器演奏一样协调不同性别差异基因的表达。”高栋研究员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永莲认为,该研究信息量极大,可称为雄激素作用研究的信息库。性别差异是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显著特征之一,广泛表现在发育、衰老、疾病、行为等方面。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激素水平、基因表达和环境暴露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其中性激素水平,尤其是雄激素水平,在塑造生物体性别差异过程中被认为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劲松表示,这项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性激素的生理和病理功能提供了重要研究思路。尤其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解析雄激素在人类发育、衰老和疾病进展中的具体调控机制,探索靶向雄激素治疗性别差异性疾病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开发个性化疾病治疗方案,对缓解医疗压力、提升公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