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亲兄弟,明算账。”可在我婆家人的眼里,我这做儿媳妇的,似乎就成了那个永远不用“明算账”的冤大头。
我叫李婉,是个地地道道的东北姑娘,嫁到南方这个小镇已经五年了。
记得刚嫁过来时,婆婆就拉着我的手,亲热地说:“婉儿,你是个好姑娘,到了我们家,就是我们一家人了。
我们家里人丁兴旺,就喜欢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以后每周末,咱们家都设家宴,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个饭,多好啊!”
我当时听了,心里还挺暖和的,觉得婆婆是个懂得家庭和睦的好母亲。
可慢慢地,我就发现了不对劲。
每次聚餐,婆婆总是张罗得特别起劲,可到了结账的时候,她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仿佛那账单是专门为我准备的。
刚开始,我以为是自己想多了,毕竟作为晚辈,偶尔付个账也是应该的。
可时间一长,我渐渐发现,这哪是“偶尔”啊,这简直就是“次次”啊!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婆婆:“妈,每次聚餐都是我付钱,这样不太好吧?”
婆婆一听,立马变了脸,嘟囔着:“哎呀,婉儿啊,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呢?我们这都是一家人,谁付钱不是付啊?
再说了,你作为我们家的儿媳妇,多承担点也是应该的。”
我一时间语塞,心里却不是滋味。
渐渐地,我开始算计着每次聚餐的开销。
光是每次聚餐的酒水、菜肴,就要花上好几千,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每次都要花去我不少的工资。
我开始有意无意地减少参加聚餐的次数,可婆婆却总是不依不饶,电话一个接一个,仿佛我不回去就是犯了什么滔天大罪。
终于,有一次,我又接到了婆婆的电话:“婉儿啊,这个周末家里聚餐,你可一定要回来啊!你不在,大家都觉得少了点什么。”
我听着电话那头婆婆热情洋溢的声音,心里却是拔凉拔凉的。
我深吸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一些:“妈,我就不回去了。每次聚餐都是我付钱,吃一次就要花好几万,我真的吃不起了!”
说完,我就挂断了电话,心里却是五味杂陈。
挂断电话后,我坐在沙发上,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哀。
我嫁到这个家,本以为能够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却没想到,自己竟然成了婆家人眼中的“冤大头”。
我不明白,为什么婆婆总是这么理所当然地让我买单,难道她就不懂得尊重我的意愿吗?
我拿起手机,想给老公打个电话,诉说一下心里的委屈。
可想了想,还是算了吧。
老公是个孝子,如果他知道了这些事,肯定会责怪我不懂得体谅他母亲。
再说了,这种事情,说来说去也就是个钱的问题,难道真的要为了这点钱,弄得家里鸡飞狗跳吗?
我叹了口气,起身走到窗前,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冲动。
也许,我真的应该好好想想,自己在这个家里,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是继续忍气吞声地做那个“冤大头”,还是勇敢地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就在这时,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我拿起一看,是婆婆发来的信息:“婉儿啊,家里人都挺想你的,你就回来吃顿饭吧。
这次聚餐的费用,我们大家分摊,不会再让你一个人承担了。”
看着这条信息,我心里一阵冷笑。
分摊?他们家人多势众,就算分摊了,我也得承担不小的份额。
而且,这种行为难道就不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吗?
我深吸了一口气,回复道:“妈,谢谢你的好意。但我真的吃不起了,以后还是各吃各的吧。”
发完这条信息,我直接拉黑了婆婆的号码,心里却是轻松了许多。
也许,这种做法有些偏激,但至少,我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丝尊严。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参加过婆家的聚餐。
每次婆婆打电话来,我也是找借口推脱。
我知道,这样的做法可能会让老公和婆家其他人不满,但至少,我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冤大头”了。
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在这个家里,我学会了保护自己,不再让自己成为那个永远被忽视和剥削的“软柿子”。
也许,这样的生活会有些孤独和寂寞,但至少,我找到了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身为护士,看别人一顿几万的聚餐开销,脑袋大了。